在基层,常有干部困惑:怎样才能让群众信服、让工作好推?其实答案很简单——威信不是靠职位“压”出来的,不是靠嗓门“喊”出来的,而是靠实实在在的“作为”干出来的。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认的不是“官衔”,而是“实干”。疫情防控时,那些凌晨在卡点值守、挨家挨户送物资的干部,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句“有你们在,我们踏实”就是最高的认可;乡村振兴中,那些蹲在田间地头找项目、跑前跑后帮村民解难题的干部,村民嘴上不说,却会用“跟着他干准没错”的信任投上一票。这样的“威”,是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破解难题攒下的,比任何命令都有力量。
反观有些干部,总想着靠“摆架子”“讲排场”立威,结果却适得其反。遇到矛盾“和稀泥”,面对难题“踢皮球”,群众找上门就“打官腔”,久而久之,别说威信,恐怕连群众的门都难进。就像有的干部下乡调研,车子不进村、脚步不沾泥,隔着车窗问情况,群众自然懒得搭理——没有“作为”打底,再大的架子也撑不起威信的“空壳子”。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威信的树立从不是一蹴而就。或许是解决了一个困扰村民多年的饮水难题,或许是帮返乡青年找到了致富门路,或许是在征地拆迁中一碗水端平……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就像一块块基石,垒起群众心中的信任。当干部的“作为”与群众的“需求”同频共振,“威信”便会不请自来。
对基层干部而言,职位是平台,实干才是底气。多解决一个群众的急难愁盼,就多一分让人信服的力量;多啃下一块发展中的硬骨头,就多一分推动工作的分量。以“为”树“威”,方能在基层沃土上扎下深根,赢得民心。(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卫生健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