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文教科技详细内容
廖卫芳:别让“保奖式”水赛破坏大学生竞赛生态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廖卫芳  日期:2025-11-22 字体: [大][中][小]

    近日,澎湃新闻曝光国家级大学生竞赛存在“保奖”灰色产业链,机构明码标价“两干保省奖、八干保国奖”,宣称可提供评委指导、挂名保奖。这则新闻撕开了大学生竞赛领域的一道丑陋口子,暴露出的不仅是个别机构的唯利是图,更折射出部分大学生群体的认知偏差与竞赛领域的监管漏洞。(11月21日红网)

    两干保省奖、八干保国奖,这样的“大好事”,哪个大学生不高兴呢?但笔者不禁想问一句:这样的“保奖式”水赛又有多少含金量?

    据了解,现实生活中,类似大学生花钱就能“保奖”的赛事倒有不少,这些非法赛事组织机构往往打着“5分钟2张国家级证书”“一张国际竞赛获奖证书帮你轻松拿到奖学金”“两干保省奖、八干保国奖”等宣传口号,吸引大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水赛”。

    众所周知,类似“保奖式”的水赛泛滥,不仅会导致大学生参与竞赛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和公平公正性受损,而且也会导致大学生浮躁、短视和急功近利。这说明,“保奖式”水赛已严重破坏了大学生的竞赛生态。

    笔者以为,打击“保奖式”水赛刻不容缓,亟须多方“站出来”。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站出来”,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对大学生各类竞赛赛事实行“黑白名单”管理制度,定期更新并公布竞赛的“白名单”与“黑名单”,以让大学生们明辨是非,不再被误导参加各种“保奖式”水赛;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指导“白名单”内的竞赛主办方提升办赛质量,确保竞赛的公益性和教育性,通过组织竞赛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水平。

    其次,高校要“站出来”。高校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和教育者,理应积极承担起帮教职责,既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正规竞赛,确保竞赛的专业性、挑战性、公正性和权威性,维护好良好的学术风气,又要加强对学生学术诚信的教育,引导学生坚决抵制各种“保奖式”水赛,避免盲目追求奖项数量和功利私心而参加各种“保奖式”水赛,破坏竞赛生态。

    其三,执法部门要“站出来”。相关执法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对各种违规“保奖式”水赛组织机构要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严惩一起,不妨通过高额罚单、列入“黑名单”、追究法律责任等多种处罚手段,让其既付出“经济代价”,又付出“诚信代价”,更付出“法律代价”,从而斩断各种“保奖式”水赛的利益链。

    此外,大学生也要“站出来”。作为一名大学生,理应正确对待各种竞赛,学会理性选择合法、合规的正规竞赛,切莫为了眼前功利而选择参与各种“保奖式”水赛,这既有损公正性和权威性,又破坏大学生的竞赛生态,更不利于大学生“三观”的培养。

    唯有教育主管部门、各地各高校、相关执法部门,包括大学生,都能一起“站出来”,共同向各种“保奖式”水赛开刀,才能切实守护良好的大学生竞赛生态,从而让各种“保奖式”水赛无所遁形。(浙江省开化县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