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游客吐槽,在张家界景区购买15元一斤的橘子,发现2斤6两的橘子在作弊秤不同单价档位显示的重量不一致,实际少了6两,按实际重量该付30元,商家却收39元。该游客称,在景区光顾了5家商铺,其中4家存在缺斤少两情况。9月22日,当地通报称,根据初步调查,网上反映情况基本属实,目前对相关店铺已立案调查,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9月25日《成都商报报》)
张家界景区5家商铺4家“缺斤少两”,这不仅是一种赤裸裸的消费欺诈行为,而且也让游客的出游体验和消费体验大打折扣。同时,更是让张家界景区的形象毁于一“铺”。
近年来,随着民众出游热情的持续高涨,各地景区也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旨在赢得好口碑,树立好形象。然而,在一些景区里也出现一些极不和谐的画面,比如一些商铺经营者诚信经营、守法经营意识不强,他们往往只顾眼前经济利益,不是缺斤少两,就是坐地起价,有的甚至还售卖“三无”产品。
虽然针对景区出现的这些旅游消费乱象,一些地方已推出旅游消费一键投诉、先行赔付等机制,有效降低了游客维权成本,但笔者以为,这只是一种权宜之计,治标不治本。笔者以为,防范类似5家商铺4家“缺斤少两”旅游消费乱象,还需综合施治。
一方面,监管部门要“严督查”。市场监管、消保委等监管部门应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对景区里的商铺经营者要经常性地开展督查和规范,包括漫天要价、缺斤少两、服务态度等,规避类似5家商铺4家“缺斤少两”旅游消费乱象。
另一方面,执法部门要“严处罚”。相关执法部门对类似5家商铺4家“缺斤少两”旅游消费乱象,要采取“零容忍”态度,发现一起严查一起,不妨通过高额罚单、列入“黑名单”、停业整顿,甚至从业禁止等多种处罚手段,让景区无良商铺经营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倒逼其诚信经营、守法经营。
同时,有关部门还应畅通售后服务渠道,比如,在景区里设置投诉举报点、公开举报电话、成立执法督察队等,既方便游客遇到问题及时反映,又对无良商铺经营者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
此外,消费者也应学会主动维权。消费者在景区一旦遭遇类似5家商铺4家“缺斤少两”旅游消费乱象,就应坚决说“不”,不妨通过拍照或录制视频等方式保留证据,并积极大胆地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以维护自身合法消费权益不受侵害,切忌“装哑巴”,自认倒霉,而任凭无良商铺经营者漫天要价、缺斤少两,助长其嚣张气焰。
我们相信,只要监管部门严督查,执法部门严处罚,有关部门畅通服务渠道,再辅以游客的主动维权,就一定能有效防范各种旅游消费乱象,从而既为广大游客营造一个透明、放心的消费环境,又为景区赢得好口碑,树立好形象。(浙江省开化县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