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法治论坛详细内容
翟雅婧:试吃卡骗局:别让“免费福利”偷走信任与财产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翟雅婧  日期:2025-11-18 字体: [大][中][小]

    近日,长沙、合肥、郑州等多地小区居民发现,门把手上多了印着盒马鲜生、永辉超市等知名商超标识的“试吃卡”“试用卡”,卡片承诺扫码可领免费鸡蛋、牛奶,还能试用日用品。可这看似贴心的“福利”,实则是精心设计的诈骗陷阱。目前已有消费者因此被骗5万余元,而涉事商超纷纷回应,此类活动非官方发起也未授权。(11月18日《九派新闻》)

    这些诈骗卡片极具迷惑性,不仅印刷精美、LOGO与排版和官方宣传高度相似,还通过“挨家挨户挂门”的线下投放方式,营造出“正规促销”的假象。有市民因常去盒马购物,便轻信这是老顾客回馈,扫码下载了陌生APP;还有人看到群里“晒返现”“晒礼品”的热闹场景,放松警惕后投入本金,最终遭遇平台“系统维护”、群解散、客服拉黑的结局。骗子的套路环环相扣:先用小额返现、廉价礼品获取信任,再诱导填写个人信息、下载含木马的虚假APP,最后以“高额返利刷单”为诱饵卷走资金,形成“制卡-派送-引流-诈骗”的完整链条。

    更令人忧心的是,部分市民对风险认知不足。在社交平台上,有人分享“薅到骗子羊毛”的经历,甚至求二维码跟风尝试,忽视了个人信息泄露、账户被盗的隐患。要知道,骗子给出的“小恩小惠”,本质是递向消费者的“敲门砖”:一旦填写手机号、收货地址,信息可能被倒卖;一旦下载陌生APP,银行账户、支付密码可能被窃取,后续损失远非一点礼品能弥补。

    此类骗局能蔓延,既源于骗子对消费者心理的精准拿捏,也暴露出防范环节的薄弱点。骗子冒用盒马、永辉等知名品牌的信任背书,降低市民警惕;线下投放避开了短信诈骗的常规预警,让“送上门的福利”显得更真实。而从消费者角度,部分人存在“没损失就试试”的侥幸心理,恰恰给了骗子可乘之机。

    防范这类骗局,其实只需守住几个关键原则。遇到“免费试吃”“高额返利”等诱惑,先通过商超官方APP、公众号或客服核实,切勿轻信来源不明的卡片;不扫描陌生二维码,不下载非官方应用,毕竟正规企业不会通过“扫码下载未知APP”的方式发放福利;牢记“垫付资金做任务”,“高回报低成本”——这正是刷单诈骗的典型特征。若不慎泄露信息或遭遇损失,需第一时间冻结账户并报警,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一张小小的试吃卡,骗走的不仅是钱财,还有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在“扫码即服务”的时代,没有真正“免费的午餐”。唯有消费者提高警惕、企业及时辟谣、监管部门加强打击,才能织密防范网络,让这类“挂在门把手上的骗局”无处遁形,守护好每个人的财产安全与信息安全。(作者单位:荒佃庄镇人民政府 )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