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汉阳区玫瑰街的灯光次第亮起,统一铺设的灰色地垫上,整齐的桌椅围坐着用餐的食客,黑色沥青铺设的人行道畅通无阻,地面不见丝毫油污。很难想象,这条如今秩序井然的网红美食街,曾因流动摊贩占道、油污横流、噪声扰民等问题让周边居民怨声载道。从"乱象丛生"到“烟火与文明共生”,玫瑰街的蜕变,藏着城市治理的深层思考。
作为武汉夜市经济的“老牌网红”,玫瑰街161家餐饮商户撑起的浓郁烟火气,是市民游客追捧的魅力所在,也是城市活力的生动体现。但随着名气渐长,“成长的烦恼”如期而至:晚高峰人车争道、商户外摆无序挤占盲道、油污顽疾难以根除、夜间噪声扰邻,这些问题不仅拉低了消费体验,更让商居矛盾日益突出。而执法覆盖不足、保洁力量有限等现实困境,让整治陷入“反复治、治反复”的循环,如何在守住烟火气的同时守住文明底线,成为摆在治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城市的烟火气不是无序生长的借口,文明有序也不是磨灭生活温度的枷锁。玫瑰街的破局,始于一场系统性整治。江汉二桥街道办事处联合多部门,没有简单“一禁了之”,而是采取“硬件标准化升级+区街商共治”的双重策略,既守住了民生温度,又筑牢了文明底线。人行道改造厘清了经营与通行的边界,开放树穴既拓宽空间又消除卫生死角,统一铺设的防滑防渗漏地垫从源头解决油污问题,这些硬件升级没有牺牲夜市的烟火气,反而通过规范布局提升了消费舒适度。
更可贵的是,这场整治激活了商户的主体意识。当街道搭建起共治平台,商户联盟主动协商推出免费停车服务,经营了20余年的老商户自发维护环境卫生,“共同守护金字招牌”成为商户们的共识。这种从“要我规范”到“我要规范”的转变,让治理效果得以长效保持。毕竟,城市治理从来不是单方面的管控,而是多方力量的协同发力。执法部门的精准引导、商户的主动参与、居民的包容理解,共同构成了治理合力。
玫瑰街的案例印证了一个道理:烟火气与文明风并非不可调和。城市需要夜市这样的消费场景增添活力,满足市民多元需求;而规范有序的环境,恰恰是夜市经济长久发展的保障。简单的禁止会扼杀民生活力,放任不管则会破坏城市秩序,唯有找到二者的平衡点,才能实现双赢。(作者单位:荒佃庄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