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工商消费详细内容
廖卫芳:让“隐私面单”成为快递业“标配面单”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廖卫芳  日期:2025-8-11 字体: [大][中][小]

    “快递面单打上马赛克,电话也用虚拟号代替,现在收快递心里踏实多了。” 市民孟先生在网购平台下单后,注意到快递单上自己的姓名、电话都被部分遮挡, “这让我清楚感受到,个人信息真的被保护起来了。”(8月11日《北京日报》

    近年来,网购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日常消费方式,而快递则是连接着电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一座桥梁。据统计,从2021年起,全国快递包裹数量每年都突破千亿件大关,快递业已然成为一个庞大的新兴行业。

    但一直以来,为了方便快递寄送,快递面单往往实行“实名制”,一张小小的快递面单上,消费者的姓名、电话、地址等个人信息一应俱全,几乎“全裸”于公众眼皮底下。于是,一些不法分子便瞄上了快递面单上的个人信息,不是故意泄露信息,就是恶意贩卖信息,致使快递面单成了“泄密面单”。

    2022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快递运单“新国标”,明确收寄件人姓名应隐藏一个汉字以上,联系电话应隐藏6位以上,地址应隐藏单元户室号,个人信息全部加密。2023年4月,国家邮政局、中央网信办、公安部三部门又明确升级技术手段,推广应用“隐私运单”,这无疑是治理快递个人信息“裸奔”的一个好办法。同时,这也说明,“隐私面单”成为快递业“标配面单”,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笔者以为,让“隐私面单”成为快递业“标配面单”,还需综合施治。首先,需要加强快递企业的内部制度建设。快递公司要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内控机制,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严格落实违约惩戒机制。明确公司内部各部门、各岗位的信息安全责任,严禁无关人员进出快递处理、存放场地;公司可安排专业人员对收寄、分拣、运输、投递等环节的信息处理进行安全监控。其次,在技术措施方面,应加强安全验证建设。在采用传统的账号密码验证外辅之以其他验证方式,使快递员提高派件效率的同时保证隐私不被泄露。其三,需加强信息系统的权限管理,仅向员工分配满足工作需要的最小操作权限和最小的可访问信息范围。

    同时,要大力推行隐私面单、虚拟号码等个人信息去标识化技术,鼓励电商平台与寄递企业打通信息瓶颈,及时共享有关数据,配合做好隐私面单推进工作,从而从信息源头阻断不法分子的犯罪行为。

    我们相信,只要从内部制度建设、技术建设、权限管理等方面入手,为快递面单加设一把“隐私锁”,就一定能有效防范快递面单上的个人信息“裸奔”,从而让快递面单不再成为“泄密面单”。(浙江省开化县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