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政企前沿社会管理详细内容
廖卫芳:“防溺水“需要更多“现场教学”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廖卫芳  日期:2025-8-5 字体: [大][中][小]

    8月1日,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雷埠乡农村一处水塘边,派出所民警和乡志愿者在现场给孩子们上了一堂防溺水“现场教学”安全课,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教育学习有关溺水安全的常识,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救生圈、竹竿和麻绳等工具救援。(8月5日《安庆晚报》)

    近年来,每到暑假期间,各地学生溺水悲剧就一幕幕地上演,有时一人溺亡,有时多人溺亡。一个个花季少年生命的陨落,无不给孩子的家庭带来巨大的伤痛。

    据卫生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每年大约有5.7万人溺亡,其中14岁以下的占56.58%,中小学生溺亡占比25.6%,平均每天有40名中小学生溺亡。可以说,溺水事故已成为少年儿童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

    虽然各地政府部门,包括社区、学校,每年都会大张旗鼓地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但由于在很多时候,防溺水安全教育只停留于“说教”上,而拿不出切实可行的预防举措,因而,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几乎等同于“纸上谈兵”,没有多大实效。

    难道就没有更好的防溺水教育方式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此次,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雷埠乡派出所民警和乡志愿者通过在水塘边开设防溺水“现场教学”安全课之举,无疑是一种最好的防溺水教育方式。

    一方面,通过防溺水“现场教学”,孩子们就能掌握一些必要的防溺水知识,比如,如何使用救生圈、竹竿、麻绳等物品自救、互救;另一方面,通过防溺水“现场教学”,也能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防溺水安全意识,从而自觉远离危险水域,避免溺水悲剧的发生。可以说,这样的防溺水“现场教学”,比起那些枯燥无味的“说教”,显然更有效果,也更具实用。

    当然,预防溺水悲剧,还有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教会孩子游泳。相关部门不妨利用暑期时间开设“游泳课”,让更多的孩子学会游泳技能,包括溺水自救、互救技能。如此,“溺水悲剧”才不会成为一部年年上演的连续剧。(浙江省开化县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