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杜天勇:心怀为民之情,办好群众之事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杜天勇  日期:2025-7-26 字体: [大][中][小]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日标。”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如何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感到好办事、把群众的事办好,成为衡量政府工作成效与民生温度的重要标尺。 这不仅是党的宗旨的深刻体现,更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为群众办好事,需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是办好实事的前提。通过调研走访、设立意见箱、开展网络问政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诉求,确保政策制定与实施有的放矢。例如,某地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充分征求居民意见, 根据群众反馈优化改造方案,增设停车位、加装电梯、完善休闲设施,切实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赢得了群众赞誉。然而,现实中仍有部分干部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脱离群众实际需求,导致资源浪费,群众不满。因此,只有坚持以人民为巾心,精准把握群众需求,才能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让群众感到好办事,要优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效能。随着社会发展,群众对办事便捷性、高效性的要求日益提高。这就需要政府部门打破部门壁垒,推进信息共享,简化办事程序,减少繁琐环节。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一站式”服务、 网上办事大厅、电子证照等创新举措,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甚至不跑腿,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增强了群众获得感。但也应看到,一些地方仍存在服务意识淡薄、办事拖拉推诿等现象,让群众在办事过程中遭遇“肠梗阻”。故而,必须强化服务意识,加强作风建设, 以优质高效服务让群众感受到办事的便捷与舒心。

    把群众的事办好,关键在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工作落实。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不能仅靠一时热情,更要有完善的制度保障与持续的执行力度。建立健全责任落实机制,明确任务分工,加强跟踪问效,对敷衍塞责、落实不力的严肃问责,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地生根。同时,注重引入群众监督与评价机制,以群众满意度为导向,倒逼政府部门提升工作质量。比如,某城市在公共交通建设中,制定详细规划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施工过程中定期发布进度报告,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建成后根据群众反馈持续优化运营管理,使公共交通真正成为便民利民的"幸福线"。

    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感到好办事、把群众的事办好,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它关乎民心向背,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初心使命,厚植为民情怀,以务实的作风、有力的举措,用心用惰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新时代的民生答卷上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不覺努力。 (龙家店镇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