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是经济增长的 “压舱石”,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核心载体。当前,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持续显现,居民消费需求正从 “有没有” 向 “好不好”、从 “物质型” 向 “品质型” 加速转型。唯有打通需求释放的堵点、找准消费升级的支点,以市场需求的有效释放牵引供给侧提质增效,才能形成 “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 的良性循环,让消费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市场需求有效释放是消费提质升级的 “催化剂”,为产业转型指明方向。消费需求是市场的 “晴雨表”,更是产业升级的 “指挥棒”。近年来,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消费观念持续更新,绿色消费、智能消费、服务消费等新型需求快速崛起:新能源汽车以其环保、智能的优势成为消费新热点,2024 年销量占比已超汽车总销量的 30%;健康养生、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占比持续提高,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新动力;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智能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推动消费向品质化、智能化转型。这些新兴需求的集中释放,倒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结构 —— 传统制造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服务业不断提升专业化、精细化水平,新兴产业聚焦创新突破补齐供给短板。可见,只有让市场需求充分表达、有效释放,才能让企业精准把握消费趋势,从而推动产品和服务迭代升级,实现消费品质的持续提升。
当前消费领域仍存在需求释放不充分、供给适配性不足等现实梗阻。从需求端看,部分居民消费能力有待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支出压力让一些家庭 “不敢消费”;消费场景不够丰富,农村地区、县域市场的消费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场景拓展不足;消费环境仍需优化,虚假宣传、假冒伪劣等问题偶有发生,影响消费者信心。从供给端看,部分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难以满足居民个性化、品质化需求;高端供给、优质供给相对短缺,部分领域仍存在 “境外消费热、境内供给弱” 的现象;供给与需求的衔接不够顺畅,“供需错配” 导致部分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例如,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养老服务需求日益旺盛,但高品质、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供给仍存在缺口;年轻群体对潮流化、个性化产品的需求强烈,但部分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这些问题既制约了市场需求的充分释放,也阻碍了消费提质升级的步伐。
打通供需双向发力的 “双通道”,方能实现需求释放与消费升级的同频共振。要从需求端发力,持续增强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环境:一方面,通过稳定就业、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举措,减轻居民消费顾虑,让群众 “能消费、敢消费”;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物流配送网络,拓展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场景,让消费更便捷、更舒心;同时,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健全消费者维权机制,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要从供给端着力,推动供给提质增效、精准适配需求:企业要强化创新驱动,聚焦居民需求痛点,加大在核心技术、产品设计、服务体验等方面的投入,推出更多高品质、个性化、绿色化的产品和服务;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补齐高端供给、优质供给短板;要搭建供需对接平台,鼓励企业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精准洞察消费需求,实现 “以销定产”,让供给更好适配需求。此外,要持续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各类市场主体有动力、有能力回应消费需求、推动消费升级。
消费是最终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随着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不断彰显,消费提质升级的潜力巨大、空间广阔。只要我们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打通需求释放与供给升级的堵点难点,就能让消费这驾 “马车” 跑得更稳、更快,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作者单位:石家庄市新乐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