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经济法治详细内容
董启明:破局 “无米之炊”——资源匮乏乡镇的振兴突围路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董启明  日期:2025-9-25 字体: [大][中][小]

    “九山半水半分田”,这句老话曾是德化县杨梅乡的真实写照。这个耕地稀缺、产业薄弱的山区乡镇,一度因资源匮乏陷入发展困境。如今走进杨梅乡,百亩丝瓜基地里智能灌溉系统不停运转,中草药加工车间机器轰鸣,民宿综合体迎来八方游客 —— 这个曾经的 “穷山沟”,正用资源整合与产业融合的智慧,走出一条特色振兴路。

    党建领航,先破资源碎片化壁垒。杨梅乡党委牵头建立 “跨村协作机制”,将云溪、和顺等村的零散耕地整合,推出 “合作社 + 家庭农场 + 农户” 模式。针对 “半分田” 的先天不足,引入省农科院技术团队,推广生态种植与智能装备,建成的 180 亩丝瓜基地实现节水 30%、作业效率提升 50%,亩均增收超 2000 元。这一思路与云南沙桥镇异曲同工,后者通过成立 “三村联建临时党支部”,化解 6 起土地权属纠纷,整合 1699 亩闲置林地撬动 760 万元投资,让 “沉睡资源” 变成 “发展资本”。

    科技赋能,让薄产变厚利。杨梅乡深挖 “九山” 潜力,在退化油茶林上做文章,实施 746 亩修复工程,成活率达 92%,2024 年油茶产量达 155 吨,带动百户农户增收。更在林下开辟 “第二战场”,培育灵芝、铁皮石斛等中草药 400 亩,建成加工基地推出灵芝茶等产品,附加值提升 35%。这种 “精耕细作 + 产业链延伸” 的模式,与昆明乌龙镇的 “稻田 +” 策略相通 —— 后者靠科技培育优质稻种,开发米线、饵块等深加工产品,让亩产值从 2800 元增至 3800 元。

    融合共生,拓宽增收版图。杨梅乡串联古村落、银杏群等景观,打造 “四季旅游线路”,2024 年吸引游客 5 万人次。更策划中草药康养项目,计划打造百草园、百草宴等业态,让农业与文旅深度绑定。沙桥镇则建成彝绣主题文旅综合体,将非遗文化嵌入旅游服务,带动周边新增农家乐,形成 “文旅 + 产业” 的集群效应。两地都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杨梅乡的丝瓜基地带动 136 人就业,沙桥镇则通过 “保底分红 + 阶梯递增” 模式,近 20 年可为三村增收 550 万元。  从杨梅乡的 “山地突围” 到沙桥镇的 “联村共富”,资源匮乏乡镇的振兴密码清晰可见:党建破壁垒、科技挖潜力、融合创价值。当零散资源聚成合力,当传统产业插上科技翅膀,“无米之炊” 亦能煮出 “致富大餐”。(荒佃庄镇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