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嘉禾县一小学老师反映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的留言,出现在红网“问政湖南”栏目上。该网友称,班主任工作十分繁琐,写不完的表格,开不完的班主任会议,管不完的学生“大小事”,严重影响日常生活。(9月22日《成都商报》)
众所周知,班主任是学校一个不可或缺的管理岗位,不仅是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和班级管理的主要实施者,而且也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
在学校里,班主任不仅要像其他教师一样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要承担班级管理、学生心理辅导、家校沟通等诸多职责,同时,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状态、思想动态等,班主任也都要一一操心。可以说,班主任在学校里肩负责任最大、工作强度最大、管理难度最大、工作压力最大。
加之,班主任还要承担大量的非教育教学事务,比如组织各种“进校园”活动、迎接上级部门的各种检查评比、强制关注各种公众号、填写各种表格、痕迹管理等等,导致班主任精力不济,不能静心研究教学和学生。正如有人戏谑,班主任是“学校最小的官,却管着最多的事”。
此外,班主任待遇差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比如,有的地方班主任每月津贴只有一二百元,有的甚至低至10元。比如,在吉林省镇赉县,津贴发放情况为高中初中班主任每人每月12元,小学班主任为每人每月10元。付出与回报的反差如此之大,无疑打击了班主任的积极性。凡此种种,导致绝大部分教师不愿当班主任。
教师不愿当班主任,“症结”何解?笔者以为,还需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一方面,亟须切实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相关部门、学校应切实减轻班主任的非教学、非管理的任务,把一切与班主任岗位无关的事务赶出学校,让班主任静心于教育教学,静心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不再整天疲于应付各种非教学、非管理事务。
另一方面,亟须切实提高班主任待遇。财政部门应做好教育预算,划出专项资金,切实提高班主任津贴,并做到逐年提高,保障班主任津贴按时足额发放到位。同时,教育部门应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班主任相应的政策倾斜,让班主任切实拥有满满的幸福感、成就感、荣誉感。
此外,学校也应在教育惩戒权方面给予班主任强有力的支持,比如,面对一些家长的无理投诉和刁难,学校应坚决站在班主任一边,为班主任“撑腰”,切忌为了息事宁人向班主任施压,既让班主任寒心,也让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严重受挫。
可喜的是,目前已有多地开始关注和重视班主任,并通过一系列激励机制和举措,让班主任成为教师群体羡慕的岗位。比如,广东惠州市从去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中小学终身班主任认定制度,针对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给予荣誉称号和包括免费乘坐市内公交、全市公立三甲医院就医绿色通道在内的六项优待政策。这些好做法无疑值得各地各学校“抄作业”。(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