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看似是细节,实则关乎人心向背;看似是小事,实则连着党的执政根基。从一顿饭、一张卡的“微腐败”,到推诿扯皮、敷衍塞则的“不作为”,作风上的小问题若不及时纠治,就可能演变成损害群众利益的大问题。唯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作风建设作为永恒课题,方能以优良作风赢得民心、凝聚力量。
抓作风,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态度,在长期坚守中筑牢思想防线。从历史维度看,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稍有松懈便可能反弹回溯。无论是“四风”整治还是廉政建设,经验一再证明:短期突击式的整治只能治标,唯有将制度约束转化为思想自觉,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涵养清正之气,才能实现治本之效。从实践层面来讲,筑牢思想防线需要“知”与“行”的统一。既要通过常态化学习强化理想信念,明确作风红线;更要在具体工作中践行初心使命,以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标准。唯有如此,才能让“咬定青山”的态度转化为持久行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作风保障。
抓作风,要践行“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行动,在点滴落实中展现担当作为。基层干部走访群众时,多坐一条板凳、多问一句冷暖,便是作风的具象化;窗口服务优化流程,让群众少跑一趟路、少填一张表,就是实干的证明。若脱离实践,再完善的制度也会沦为空谈。从反对形式主义到整治官僚主义,从来都是在“做”而非“说”中推进。正如焦裕禄踏遍兰考沙丘,用脚步丈量治沙路径;廖俊波扎根基层,以行动破解发展难题,他们用躬身实践诠释了作风建设的真谛。唯有将每一项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在点滴落实中积累成效,才能让务实之风蔚然成风,让担当精神落地生根。
抓作风,要收获“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成果,在群众满意中彰显作风转变。作风问题如“狂沙”,易反复、难根除,唯有久久为功方能见真章。应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钉钉子”精神破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顽疾:少些纸上谈兵,多些田间地头的调研;减些层层加码的负担,增些雪中送炭的时效。群众的眼睛是试金石,作风转变得好不好,关键看群众笑脸多不多、抱怨少不少。抓作风不是“一阵风”,而要以“金”的纯度为标杆,让每一项举措都落地生根,在群众的口碑中沉淀出作风建设的真成效。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以小问题撬动大改变,以常态化确保长效化,以实举措谋求真成效,方能让优良作风成为党员干部的鲜明标识,为事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作者单位:河北省任丘市会战道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