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卫生人口详细内容
翟雅婧:生命守护者的陨落——莫让悲剧成为网暴与医疗纠纷的注脚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翟雅婧  日期:2025-8-10 字体: [大][中][小]

    近日,河南周口一名妇产科医生疑因不堪网暴长期侵扰坠楼身亡,此事如巨石投入舆论的深湖,激起千层浪。据家属所述,网暴源于三起医疗纠纷,目前当地相关部门已迅速成立调查组介入调查。这起悲剧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巨大伤痛,更暴露了当前社会在网络暴力治理、医疗纠纷处理机制以及医护人员心理保障体系等多方面存在的系统性漏洞。(8月9日《九派新闻》)

    网络暴力的杀伤力在此次事件中尽显狰狞。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当下,网络本应是沟通交流、传递信息的便捷工具,然而部分人却将其变成伤害他人的“凶器”。三起医疗纠纷,本可通过专业的医学鉴定和法律程序公正裁定,但在网络上,却被一些人歪曲事实、煽动情绪,演变成针对邵医生个人的定向攻击。网络平台虽已处置部分违规内容,但网暴持续长达七个月,邵医生多次投诉却未能有效制止,这足以表明网暴治理的滞后性。尽管民法典、《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等已对网络暴力作出规定,相关部门也在加大治理力度,可在实际执行中,从发现网暴苗头到有效处置的过程过于漫长,无法及时为受害者撑起保护伞。

    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的薄弱同样令人深思。医疗行业具有高度专业性和复杂性,医疗纠纷的责任认定需要严谨的鉴定流程和专业判断。这三起纠纷中,家属未经权威鉴定,便在网络上单方面发布视频,误导公众,企图借助舆论施压获取赔偿。而医院方面,虽有证据证明自身操作无不当之处,却陷入舆论困境。这反映出当前医疗纠纷正规解决渠道不够畅通高效,未能让公众充分信任。“会闹的孩子有奶吃”这种错误观念在部分人心中作祟,扰乱了正常的纠纷解决秩序,也让医护人员成为无辜受害者。

    医护人员作为守护公众健康的白衣天使,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心理防线本就脆弱。此次事件中,邵医生长期遭受网暴,心理负担沉重,却缺乏有效的心理支持与疏导。医院和社会在关注医护人员工作业绩和医疗技术提升的同时,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重视不足,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心理保障机制。

    邵医生的坠落,是三重系统漏洞共同作用酿成的惨痛后果,它撕裂了网络空间治理的遮羞布。为避免悲剧再一次发生,公安、网信等部门应与互联网平台紧密协作,建立高效的网暴预警和处置机制,在苗头初现时就果断介入;进一步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强化专业鉴定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让纠纷在法律框架内妥善解决;医院和社会各界要重视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

    每一个生命都无比珍贵,河南周口医生坠楼事件是一记沉重的警钟。愿逝者安息,更愿全社会以此为契机,补齐短板,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理性、安全的社会环境。唯有当善意与制度共同织成一张密实的网,才能托住每个在风口浪尖上行走的生命。(作者:荒佃庄镇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