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纪娜:锤炼过硬作风 永葆党员本色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纪娜  日期:2025-7-25 字体: [大][中][小]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党员必须始终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以优良作风凝聚党心民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障。  

    作风建设重在"严"字当头,筑牢思想防线,严字当头,是作风建设的基本要求。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亲自处理"黄克功案件",树立了"共产党人不搞特殊化"的铁规;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果断开展"三反""五反"运动,严惩贪污腐败,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历史告诉我们,作风建设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新时代的党员要时刻对照党章党规,常扫思想灰尘,常做政治体检,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让纪律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作风建设贵在"实"字托底,锤炼过硬本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焦裕禄同志在兰考治沙时,带领干部群众"贴着地面行走",用470天摸清了全县84个风口、1600座沙丘。这些优秀共产党员用实际行动证明:好作风就是生产力。当前,面对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艰巨任务,党员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杜绝"躺平式""作秀式"工作作风。  

    作风建设成在"民"字为本,厚植为民情怀,作风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是否真正解决群众困难。张桂梅校长扎根滇西贫困山区40余年,用病弱身躯托起2000多名女孩的求学梦。这些楷模启示我们:群众心里有杆秤,作风好不好,老百姓看得最清楚。广大党员要始终践行"一线工作法",多坐群众的小板凳,多听百姓的心里话,把群众的"问题清单"变成自己的"履职清单"。  

    作风建设难在"常"字为要,建立长效机制,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从中央八项规定破题,到持续整治"四风"顽疾;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到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我们党始终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推进作风建设。新时代新征程,必须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监督检查、问责追责等制度体系,既要发挥"关键少数"的头雁效应,也要激活"绝大多数"的内生动力,让好作风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文化。  

    作风如镜,映照初心;作风如帆,引领航程。广大党员要始终牢记"三个务必",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锤炼"严实细快"的工作作风,用担当作为诠释对党忠诚,用实干实绩赢得群众口碑,让共产党人的精神旗帜在新时代高高飘扬!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