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陈俊熙:淬炼作风建设硬脊梁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陈俊熙  日期:2025-7-2 字体: [大][中][小]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刀刃向内方得始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是永恒课题,要标本兼治,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效,持久抓、见长效。在新时代赶考路上,党员干部面临的“推诿扯皮、软弱涣散、浮在面上”等作风问题,就像阻碍事业发展的“绊脚石”。唯有以“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激扬奋斗精神,以“抓好一把手、一条心、一张图”凝聚团队合力,以“知实情、出实力、得实效”筑牢务实根基,方能在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中锤炼硬作风、展现新作为。

    激扬担当之魂,向推诿扯皮亮剑。敢扛重担破推诿,担当作为显初心。推诿扯皮本质是“软骨病、逃避症”,根源在于责任意识淡薄、宗旨观念弱化。现实中,有的干部面对群众诉求"踢足球",遇到矛盾问题"绕道走",甚至出现"办不成事找领导"的荒诞现象。破解推诿扯皮,需构建"责任闭环"机制:一要明责于"单",建立《岗位职责清单》《重点任务攻坚图》,将任务分解到岗、责任明确到人,杜绝"职责空白区";二要督责于"严",运用"互联网+督查"平台实时跟踪进度,对"中梗阻"问题挂牌督办,让"混日子""绕道走"的干部无处藏身;三要容错于"实",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建立担当作为"正面清单"和容错纠错"负面清单",为敢闯敢试者"兜住底",让"愿担当"成为自觉、"敢担当"成为常态、"善担当"成为本领。

    筑牢凝聚之基,向软弱涣散宣战。头雁领航聚合力,同频共振破散局。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子强不强,关键看'班长'。"软弱涣散的领导班子往往表现为"一把手"缺乏魄力、班子成员各自为政、发展思路杂乱无章。浙江"千万工程"之所以能持续20年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是得益于历届党委"一把手"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形成"全省一盘棋"的强大合力。 锻造坚强领导集体,需念好"三个一"诀:一抓"关键少数",实施"头雁培育工程",通过专题培训、挂职锻炼、实战比拼等方式,提升"一把手"统筹协调、攻坚克难能力,使其成为"领路人""主心骨";二筑"同心之桥",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建立"会前充分酝酿、会中充分讨论、会后坚决执行"的议事规则,推行"班子成员AB岗"制度,避免"各自为政";三绘"发展蓝图",立足实际制定五年规划和年度施工图,建立"挂图作战、按图督战"机制,确保"一张图"干到底,以班子团结凝聚干事创业"强磁场"。

    永葆务实之本,向浮在面上开刀脚沾泥土察实情,真抓实干求实效。浮在面上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表现为"调研走马观花、落实停在纸面、成效流于数字"。 根治"虚浮病",需走好"三实"路径:一要"知实情",要建立"干部下沉日""蹲点调研周"制度,要求党员干部每年驻村不少于30天,撰写"蹲点日记",杜绝"车上看、村口转、汇报听"的"打卡式"调研;二要"出实力",推行"一线工作法",重点项目指挥部建在工地、民生难题解决在现场,如重庆"马路办公"机制,干部在马路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023年累计整改民生问题12万件;三要"得实效",建立"群众满意度"导向的考核体系,将"民生账本"代替"政绩账本",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背对背"测评,让"数据政绩"无藏身之处,让"民生实效"成为检验作风的"试金石"。

    以作风建设新成效,答好时代"作风大考" 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三个斗争"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当党员干部以担当破推诿、以团结破涣散、以务实破虚浮,就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激发出"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奋斗合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唯有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把"三个斗争"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才能以过硬作风啃下"硬骨头"、蹚过"深水区",为党和人民事业交出一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优异答卷。 这篇文章围绕作风建设"三个斗争",从问题剖析到对策构建形成完整逻辑链。你对文章的案例选择、对策可行性或结构安排有什么看法,欢迎提出进一步修改需求。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