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临近,又有网友预订酒店被告知无法入住。近日,网友小丁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的糟心经历:她和朋友提早两个多月,通过平台预订了“五一”期间的酒店,“4月21日平台打电话告知酒店无法接待。”随后订单被酒店单方面取消,她被告知因为系统问题所以订单价格出错,需要重新预订,而价格是原来的四倍。(4月25日《现代快报》)
再过几天,连休五天的“五一”假期就要拉开帷幕,不少有出游计划的人很早就通过平台预订了酒店。但令人没想到的是,一些酒店竟然采取“先退订后涨价”的无良方式,既戏耍了消费者,又破坏了行业规则。
眼下,大多数人在选择出游前,往往都要通过平台先预订酒店,而且,很多游客往往会在乎酒店价格的高低。如果价格适中,游客出游的热情就高。相反,如果价格“逢节就涨”“涨得离谱”,游客出游的热情就会大大降低。
按说,每逢节假日,尤其像“五一”、国庆这样的长假期间,酒店的价格适当涨一点,这也可以理解,毕竟酒店也有淡季、旺季之分,通过旺季涨一点,也可弥补淡季的收入不足,以维持正常运转。但如果酒店“先退订后涨价”,那无疑是一种极不地道的做法,有损酒店形象和声誉。
众所周知,酒店做的是一种长流水的生意,而不是“一锤子买卖”的生意。这就要求我们的酒店既要提升服务质量,又要在价格上“亲民”,如此,才能吸引更多游客“常来常住”。否则,一旦“逢节就涨”,且“涨得离谱”,甚至采取“先退订后涨价”的不地道做法,游客岂不被“吓退”?
酒店“先退订后涨价”亟须多方纠治。一方面,市场监管、物价、消保委等监管部门应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既要规范节假日酒店价格的收费标准,又要加强对酒店价格的监督和检查,防止一些酒店恶意通过“先退订后涨价”,或“逢节就涨”“涨得离谱”等不地道做法,破坏旅游消费环境。另一方面,相关执法部门要对“先退订后涨价”的无良酒店经营者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不妨通过开罚单、列入“黑名单”、停业整顿,甚至从业禁业等多种处罚手段,让无良酒店经营者既付出“经济代价”,又付出“诚信代价”,更付出“禁业代价”,倒逼其自觉远离“先退订后涨价”等不地道做法,让价格回归正常,回归合理。
同时,游客一旦遭遇酒店“先退订后涨价”,既要坚决说“不”,又要积极大胆地向监管、执法等部门投诉举报,以维护自身住宿消费权益不受侵害,切忌“装哑巴”,任凭酒店“先退订后涨价”。
当然,酒店经营者也要学会“远视”经营,要用长远的眼光、前瞻的理念去经营酒店,切忌“短视”经营,或“一锤子买卖”,动辄“先退订后涨价”。否则,一旦消费者选择“用脚投票”,那最终利益受损的还是酒店的经营者。(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