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经济法治详细内容
古渠焕新颜 匠心护民生——九峰镇1958年明星水利工程修复纪实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朱建平  日期:2025-11-24 字体: [大][中][小]

    在福建平和九峰镇的群山之间,一条流淌了六十余载的水利古渠,承载着几代人的农耕记忆与生存希望。这座始建于1958年的"明星水利工程",曾是金莲城中村及周边村落的"生命线",灌溉着千亩良田,滋养着一方百姓。如今,在建筑师杨文鲜的全程监督下,这项饱含历史温度的水利工程历经修复重焕生机,以更坚实的姿态续写着惠民新篇。

    1958年,正是全国水利建设热潮涌动的年代,九峰镇先民们凭着肩挑手扛的韧劲,在九峰溪流域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条件下,开凿出这条惠及一方的水利工程。作为当时镇上的标杆项目,它不仅解决了周边村落的灌溉难题,更成为那个年代水利建设的典范,被村民们亲切称为"明星渠"。岁月流转,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侵蚀,渠道逐渐出现淤泥沉积、设施老化等问题,曾经的"明星工程"一度失去往日光彩,影响了农田灌溉与生产生活。

    守护历史遗产,回应民生期盼。当修复工程提上日程,建筑师杨文鲜肩负起监督重任。他深知这项工程不仅是简单的修缮,更是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民生的担当。施工过程中,杨文鲜始终坚守一线,从清淤整治到设施加固,从"三面光"工程铺设到细节优化,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严格把关。他借鉴现代水利工程技术,兼顾古渠原有风貌与实用功能,既解决了传统渠道漏水、堵塞等顽疾,又保留了工程的历史印记,让修复后的水利工程既具"筋骨"更有"温度"。

    如今,漫步在金莲城中村的水利工程沿线,清淤后的渠道水流清澈,加固后的堤岸整齐坚实,新铺设的"三面光"衬砌平滑规整。这项修复工程不仅恢复了原有灌溉功能,惠及周边2000多亩耕地与山地,更完善了排水系统,为九峰镇蜜柚等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水利保障。村民们看着潺潺流水再次滋养田间作物,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老水渠修好了,我们种地更有底气了,这得感谢杨建筑师的用心监督!"

    从1958年的热血开凿到如今的匠心修复,九峰镇这座明星水利工程的变迁,是一代又一代人守护家园、造福民生的生动写照。杨文鲜用专业与坚守,让古老水利工程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既延续了历史文脉,又筑牢了乡村振兴的水利根基。这条流淌不息的古渠,终将带着匠心温度,继续滋养着九峰大地,见证着更多幸福篇章的书写。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