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文苑感言详细内容
王满堆:九女仙湖,太行深处的“北国瑶池”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王满堆  日期:2025-11-19 字体: [大][中][小]

    在太行山的幽谷里,藏着一方被时间遗忘的高峡平湖,它就是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的九女仙湖。这片十余公里长的水面像一块巨大的翡翠,被粗粝的丹崖陡壁轻轻托住,安静得能听见自己心脏的跳动。

    据传说,上古时代玉皇大地的九位仙女厌倦天庭寂寥,偷携宝镜下凡沐浴,宝镜坠地化湖,因得此名。这样的故事不可信,但当你站在湖边,看云雾从湖的上游缓缓涌来,会觉得神话比历史更贴近这山水的魂魄。

    九女仙湖其实是被大坝拦截后形成的人工湖,但当你来到湖上,却找不到一点人工痕迹。湖水清冽,能见度深达数米,春呈浅碧,夏泛湛蓝,秋显墨绿,冬则凝成一块温润的玉。四季色彩更迭,像大山深处私藏的调色盘。湖中还有形如大瓮的黑龙潭、云雾缭绕的白云洞等景观,均与当地神话传说紧密相关 。 ‌

    九女仙湖的湖水源自山西第二大河流———沁河,其名称和景点融合了自然奇观与民间传说,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遗迹 。陈廷敬(康熙帝的老师)曾游览此地,后人将其走过的河流称为阁老河 。 ‌

    九女仙湖最令人心魄的是湖心孤岛上的“九女仙台”,一座飞檐翘角的九女仙祠孤悬湖中央,九女塑像栩栩如生。通过栈桥,连接尘缘与仙境。此处自唐代起即为阳城古代八景之一,杜牧、元好问都曾观光并题字,残碑上“云卧丹崖”四字仍依稀可辨。
 
    游客乘船离岸,发动机声被刻意调低,只留船头划破水面的哗啦声。奇峰怪石在左右次第排开:白云洞高悬百米,传为二郎神担山歇脚所留;黑龙潭幽暗如墨,说是东海龙王的别府;娘娘洞则供奉着送子娘娘,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周边四县(泽州,陵川,高平,沁水)的香客摇橹而来,把整湖都点亮成流动的星河。船行至回水湾,水面忽然平展如镜,崖壁上的“太行赤壁”倒映其中,风一动,整座山都在水中摇曳,令人分不清上下哪边才是真实世界。

    春夏季是九女仙湖最热闹的时辰。湖东湾的亲子乐园里,水上沙发像巨大的弹丸,把尖叫声抛向高空;西湾却静谧依旧,皮划艇爱好者可独享一条峡谷,桨叶激起的水珠在日光下幻成微型彩虹。沿湖栈道全长约八公里,用废弃枕木铺就,踩上去发出空空的回声,像山体的低语。栈道最高处设有一处玻璃观景台,探出崖壁十米,脚下是六十米深的湖水,胆子大的游客可以躺在玻璃上,以飞鸟的视角俯瞰自己刚才留下的船尾波。

    进入十月,九女仙湖像被谁打翻了颜料桶。黄栌、五角枫、漆树从湖岸一直烧到天边。摄影爱好者背着各式相机蹲守北岸的“仙台夕照”,等落日把仙祠的剪影嵌进橙红的湖心,那一刻按下快门,镜头里会误以为捕捉到了桂林的秋。

    冬季的大雪往往来得突然而安静,一夜之后,大坝、栈桥、缆车甚至湖面停泊的小船都被抹成宣纸,只剩黑龙潭的急流在白雪中撕开一道墨线。

    景区的路线设计颇为人性化。检票入园后,可选择两条下山路径:乘缆车三分钟凌空俯瞰,看湖体像被巨斧劈开的翡翠;或钻入1300米旱地滑道,在钢管与玻璃混合的轨道上呼啸而下,耳边是风与松涛的合奏。返程时,景区公交车沿山脊公路盘旋,每遇拐弯便甩出一帧“高峡平湖”的镜头。若逢周末,景区会加演《寻梦仙湖》实景水秀,以湖面为舞台、崖壁为幕布,用灯光与游船演绎“九女沐浴”的传说。

    如果夜宿九女仙湖,要选择湖畔的松林营地,景区会提供帐篷、睡袋等相关必须品。

    次日清晨,能遇见本地渔夫在湖湾撒网。他们仍沿用沁河捕鱼的老办法:小船无声滑入雾中,双臂一扬,网在空中张开成半透明的满月,再沉沉坠入水中。收网时,银鳞在晨光里闪成碎金,渔夫却只要其中几条,其余皆放回湖中。问其缘由,他们说,山水养人,人也要养山水,留点想头,明年再见。那一刻,你会忽然懂得,九女仙湖真正的仙气,不在传说,而在山里人与一湖碧水之间,那份不动声色的相互成全。更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代理念。(作者,王满堆,山西晋城人。)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