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经济法治详细内容
马香振:科技自立自强为擎 新质生产力破局前行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马香振  日期:2025-11-12 字体: [大][中][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在全球竞争日趋激烈、发展动能深刻变革的今天,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已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支撑,新质生产力则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实践落点。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共同构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 “双引擎”,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 “源头活水”,筑牢发展的技术根基。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其核心特征是技术的突破性、产业的创新性和效能的革命性,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自主可控的科技实力作为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量子通信、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重大突破,正是科技自立自强催生新质生产力的生动例证:量子计算原型机 “九章” 的问世,推动算力产业进入全新赛道;新能源汽车凭借自主研发的电池与智能驾驶技术,占据全球市场半壁江山,形成万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光伏技术的持续迭代,让我国在清洁能源领域掌握国际话语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升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突破传统生产要素的束缚,让科技创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竞争力,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供给。

    破解 “卡脖子” 难题是贯通二者的 “关键桥梁”,打开发展新空间。当前,我国在高端芯片、核心零部件、基础软件等领域仍存在短板,这些 “卡脖子” 问题既是科技自立自强的主攻方向,也是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瓶颈。新质生产力的培育,绝非对传统产业的简单替代,而是通过技术突破实现产业能级的跃升,这就要求我们以 “四个面向” 为指引,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在工业领域,国产大飞机 C919 突破数百项核心技术,推动航空制造业从 “跟跑” 向 “并跑” 跨越;在农业领域,杂交水稻、耐盐碱作物等技术创新,筑牢粮食安全屏障,催生现代农业新质生产力;在数字领域,国产操作系统与数据库的自主研发,为数字经济发展扫清障碍。实践证明,只有瞄准 “卡脖子” 环节持续攻关,才能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让科技自立自强的成果有效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占据高端位置。

    协同发力、系统推进是持续发展的 “保障机制”,凝聚多方合力。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新质生产力,并非孤立的技术攻关或产业升级,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制度保障、市场驱动、人才支撑多管齐下。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统筹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创新资源,形成 “基础研究 + 技术攻关 + 成果转化” 的完整链条;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主力军;要完善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打造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为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撑;同时要坚持开放创新,在全球范围内汇聚创新资源,以国际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制度、市场、人才的协同发力,才能营造良好创新生态,让科技自立自强与新质生产力相互促进、螺旋上升。

    科技兴则产业兴,创新强则国家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 “定盘星”,新质生产力是检验科技自立自强成效的 “试金石”。在新征程上,我们既要保持攻关核心技术的定力,又要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的效能,让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以科技自立自强之翼,托举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作者单位:石家庄市新乐市统计局)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