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喜马拉雅山脉海拔5500米的山脊间绽放出52秒的“升龙”烟花,户外品牌始祖鸟本想借这场艺术秀续写“向上致美”的高端叙事,却不料点燃了公众对生态破坏的愤怒与品牌失信的质疑。这场耗资不菲的营销活动最终沦为“炸山”丑闻,不仅让其多年积累的“敬畏自然”形象一夜崩塌,更撕开了商业利益与环保责任失衡的深层病灶,为所有追求高端化的企业敲响了警钟。
品牌标榜的“敬畏自然”,在实际行动中沦为了漠视生态的傲慢。作为“无痕山林”理念的推广者,始祖鸟本应是高原生态的守护者,但其联合艺术家打造的烟花秀,却处处透着对脆弱环境的轻慢:为固定烟花装置,数百年才形成的高山草甸被挖出大量孔洞,而这种植被的自然恢复周期需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燃放遗留的紫铜丝、塑料桶等垃圾散落山间,需依赖村民与无人机耗时清理;即便品牌宣称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高原低温低氧的环境也会延长降解周期,且其始终未公开完整环评数据与第三方监测报告 。当雪域高原被简化为营销的“天然幕布”,“无痕山野”的核心准则被抛诸脑后,这场所谓的“艺术表达”早已与致敬自然无关,只剩对生态责任的逃避。
生态闹剧的背后,是品牌在增长焦虑下对核心价值的错位背离。在安踏加持下,始祖鸟曾以“专业、环保”标签精准契合中产需求,实现销售额年均超45%的增长,成为运动界“奢侈品新贵”。但近年业绩增速放缓,叠加北面等竞品技术迭代、萨洛蒙分流用户的压力,品牌急于通过“宏大叙事”向精英圈层渗透。从香格里拉的山谷秀场到南迦巴瓦的概念短片,前两季“向上致美”活动尚能贴合高山精神,而第三季选择烟花爆破,实则是误把“噱头”当“高端”。核心用户看重的“藏在细节里的专业”被浮躁营销取代,目标精英人群更反感“破坏自然”与“可持续”追求的相悖,品牌多年搭建的“山系信仰”随之瓦解。
事件更暴露了监管环节的漏洞,让生态保护的刚性原则打了折扣。城市燃放烟花爆竹尚受严格限制,生态意义更为重大的喜马拉雅地区却能获批此类活动,当地以“环保材料”“非自然保护区”为由简化环评程序,显然违背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的“最严格保护”要求 。“乡县政府同意即可”的说法,暴露出对法定程序的漠视与生态红线的“弹性执行”。所幸官方已立案查处,始祖鸟需承担生态赔偿与修复责任,多名干部被追责,这传递出明确信号:任何企业都不能以“艺术”“商业”为名突破环保底线。
喜马拉雅的烟花早已熄灭,但留给行业的反思远未结束。真正的高端品牌,从来不是靠绚烂营销堆砌,而是靠对核心价值的坚守。当始祖鸟在流量追逐中忘记“是谁用信任将其托举至山巅”,其“向下滑落”便已成必然。这场闹剧终将成为镜鉴:唯有敬畏自然、恪守责任、尊重用户,品牌才能在市场浪潮中走得稳、行得远。(作者单位:河北省吴桥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