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政企前沿社会管理详细内容
王慧宁:基层是治理现代化的“根”与“魂”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王慧宁  日期:2025-10-27 字体: [大][中][小]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一头连着政策顶层设计,一头系着万千群众期盼。无论是乡村振兴的田野上,还是社区治理的街巷里,基层的治理效能直接关乎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新时代推进治理现代化,必须牢牢扎根基层,激活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让治理的根基在基层越扎越牢。

    治理的核心是为民,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群众的急难愁盼。老旧小区里,“一站式”服务窗口整合社保办理、矛盾调解等事项,让居民少跑腿;偏远乡村中,驻村工作队带着技术资源上门,解决农产品销售、基础设施改善难题;城市社区内,网格员穿梭楼栋间,收集诉求,化解邻里纠纷、环境整治等“小事”。这些实践证明,基层治理不是“冷冰冰”的制度执行,而是“热乎乎”的为民服务。只有把群众的需求放在心上,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才能让基层治理充满温度,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护。

    基层事务繁杂,单靠政府“单打独斗”难以应对,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治理合力。如今,不少地方探索出“党建引领+群众自治+社会参与”的治理模式:社区党组织牵头,成立业主委员会、志愿者服务队,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小区管理;乡村依托“村规民约”,发动乡贤、党员、村民代表共同参与乡村建设、矛盾调解;企业、社会组织也积极融入基层治理,为社区提供养老服务、为乡村捐赠公益设施。从“政府管”到“大家管”,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多元协同的治理格局让基层治理更高效、更有力。这种“众人拾柴”的治理模式,不仅减轻了基层负担,更激发了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让治理的力量在基层汇聚。

    随着时代发展,基层治理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不断涌现,唯有创新才能破解难题、推动发展。在数字时代,不少基层借助“互联网+”赋能治理:有的乡村搭建“智慧乡村”平台,村民通过手机就能查询政策、反映问题、办理业务;有的社区推出“线上议事厅”,让在外务工的居民也能参与社区事务决策;有的基层运用大数据分析,精准掌握辖区内特殊人群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除了技术创新,治理方式也在不断升级:“积分制”激励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清单化”管理明确基层干部职责,“组团式”服务解决群众多元需求。这些创新举措,让基层治理更高效、更精准,为基层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让治理现代化的步伐在基层不断加快。

    基层是治理的“根”,只有根基牢固,治理的大树才能枝繁叶茂;基层是治理的“魂”,只有守住为民初心,治理的方向才不会偏离。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只要我们始终锚定为民目标,凝聚协同力量,坚持创新赋能,就一定能让基层治理越来越高效,让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筑牢坚实的基层根基。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