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坐标点,无情的烽烟战火早已湮灭在历史进程中,但精神火炬仍代代相传,成为党员干部汲取精神力量的源头活水。以史为镜、以史明智,让信仰的光芒、初心的温度和奋斗的力量,成为照亮新征程的精神力量。
坚守信仰,唱响“壮我河山”的忠诚之歌。从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之母在其背部刺“尽忠报国”四字,到爱国志士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憧憬的“明媚的花园”,再到赵一曼留给儿子遗书中“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的嘱托。。。。。。这些力量共同构筑起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精神脊梁。今天党员干部更应回望历史,在抗日精神中深刻体会忠诚的时代内涵;忠诚是面对复杂形势“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政治定力,也是在平凡岗位上“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唯有时刻牢记对党忠诚,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才能让历史回响中的忠诚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
牢记初心,谱写“人民至上”的奉献篇章。沂蒙红嫂用乳汁救护伤员的大爱,华北农民毁家纾难支援八路军的义举,中华民族用最质朴的情感诠释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种奉献精神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军民鱼水情”的双向奔赴,奉献精神早已融入党员干部的血脉之中。从“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焦裕禄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李保国,从“燃灯校长”张桂梅到“守岛英雄”王继才,奉献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底色。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党员干部当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细腻,在民生领域精准准发力;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主战场主动作为,让历史回响中的奉献精神转化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实际行动。
砥砺奋进,敲响“永不止步”的进取鼓点。“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在抗战的炮火中刻进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中国人民在苦难中孕育出愈挫愈勇的奋斗精神。这种奋斗不是盲目的蛮干,而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智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奋斗精神有了新的时代注脚,面对科技"卡脖子”难题,科研工作者以“十年磨一剑”的毅力勇攀高峰;面对改革深水区挑战,党员干部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攻坚克难。奋斗不再是个体的拼搏,而是亿万人汇聚的磅礴力量。唯有保持“永远在路上”的进取姿态,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奋勇争先,才能让历史回响中的奋斗强音转化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实际成效。
历史的回响激荡人心,时代的重任催人奋进。在民族复兴的航程中,党员干部当破浪前行,将抗战精神镌刻于新征程,用实干担当书写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壮美答卷!(作者单位:沧州市运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