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治理的庞大体系中,基层干部处于关键位置,他们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执行者,也是直接面对群众诉求的服务者。然而,当前部分基层干部却有着诸多“难言之隐”,这些困境不仅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对基层治理成效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任务繁重、压力巨大,是基层干部面临的首要难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形象地描绘出基层工作的复杂性。从民生保障到经济发展,从社会稳定到生态保护,各项政策和任务最终都要汇聚到基层落实 。一个乡镇部门往往要对应上级多个职能部门,工作任务呈几何倍数增长,基层干部常常一人身兼数职。以乡村振兴工作为例,基层干部既要负责产业项目的引进与推进,又要承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文化建设等任务,在人手有限的情况下,加班加点成为工作常态,“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模式让他们身心俱疲。
考核机制不合理,也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当前,一些地方的考核过于注重形式和痕迹,忽视实际工作成效。考核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各种检查、评比、汇报接连不断,使得基层干部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准备材料、整理档案,只为满足考核要求,而真正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时间被严重压缩。同时,部分考核指标缺乏科学论证,脱离基层实际情况,“一刀切”的考核方式让基层干部在执行过程中无所适从,即使付出巨大努力也难以达到考核标准,导致他们的工作成就感和积极性受挫。
基层干部在工作中还面临着权力与责任不对等的困境。一方面,基层承担大量具体事务,责任重大,但在资源调配、决策制定等方面的权力却十分有限。在处理一些涉及多部门的复杂问题时,基层干部缺乏有效的协调手段,难以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另一方面,一旦出现问题,基层干部往往首当其冲被问责。部分地方存在问责泛化的现象,不问事情缘由和责任大小,简单粗暴地对基层干部进行问责,使得他们在工作中如履薄冰,不敢大胆创新、积极作为,生怕因工作失误而被问责。
另外,职业发展空间受限,也让基层干部忧心忡忡。乡镇等基层单位行政级别相对较低,晋升渠道相对狭窄,“天花板”效应明显。许多基层干部勤勤恳恳工作多年,却难以获得晋升机会,职业发展前景受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职业认同感。此外,与付出的努力相比,基层干部的待遇保障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工资收入水平较低,工作生活条件艰苦,进一步加剧他们的心理落差。
破解基层干部的“难言之隐”,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上级部门应科学合理地制定政策和考核机制,充分考虑基层实际情况,减少不必要的任务和形式主义考核,赋予基层更多的自主权和资源调配权,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基层干部担当作为营造良好环境。同时,要进一步拓宽基层干部的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待遇保障水平,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全心付出,真正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活力和创造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