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金钥匙”,也是司法行政工作的核心指导原则。蒙阴县司法局以“抓班子、带队伍、强管理”为主线,以机关党的建设为助力扎实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县司法行政系统落地见效。
一、坚持党建引领,锻造坚强领导班子
一是融汇理论促发展。建立“党建+调解”工作模式,依托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常态化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组织开展专题研讨,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纠纷化解全过程。司法局党组牵头成立“践行枫桥经验”工作专班,班子成员分片包联11个基层司法所,建立“党组书记抓统筹、班子成员抓片区、司法所所长抓落实”的三级责任链条。二是践行一线工作法。试点“党建+法治网格”融合模式,每月召开党组扩大会专题研究基层治理难题,推动党员干部下沉全县699个基础网格,结合理论学习中掌握的工作方法,深入网格摸排矛盾隐患协同化解矛盾纠纷,形成“领导在一线指挥、问题在一线解决”的工作格局。三是凝聚攻坚向心力。建立“问题线索深挖细研、就事论事广泛研商、调解结果回访追踪”机制,针对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法律明白人”培育等重点工作,召开“党员议事会+群众座谈会”,广泛征求基层司法所、人民调解员意见建议,为基层治理提供可操作的“蒙阴方案”。
二、强化队伍赋能,打造司法行政铁军
一是靶向提升法治素养。实施“法治赋能”专项行动,邀请专家学者开展“枫桥经验”专题培训,覆盖党员干部职工、人民调解员。创新“模拟调解+实战练兵”模式,组建“流动调解团”深入为民拆迁、企业用工等矛盾多发领域实战实训,培育“专家型”调解员,提升一线干部矛盾化解成功率。二是发扬传承榜样力量。发挥资深调解员特别是王霞、公明、李文等为代表的优秀人民调解员的作用,宣传模范先进事迹,结合省司法厅“能力作风提升年”和全县“五实”作风建设活动,开展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素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引导青年干部见贤思齐,学精神、学业务。三是夯实基层力量配置。创新“局所联动 所呼局应”工作机制,推行领导班子成员、机关科室“包所联点”,每月下沉一线指导,协调解决基层治理、调解案例指导等需求。公开选拔调整32名中层干部,选派8名老同志担任司法所法治指导员,破解基层司法所资源不足难题。
三、深化共建共享,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是深化部门联动。以“万事有解・和美崮乡”人民调解品牌为引领,构建“全链条”兜底调解体系,深化警调、诉调、访调、检调对接机制,形成“多部门联动、全链条化解”的工作闭环,协同化解涉企债务、意外死亡等各类复杂纠纷。上半年成功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26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8.4%。二是激发社会活力。培育“巾帼调解团”“青年调解团”等特色调解组织,吸纳“五老”人员、返乡创业人才等参与调解,发挥村居法律顾问的职能优势,引导律师助力基层依法治理。蒙阴县司法局连续八年获评全国“组织宣传人民调解工作突出集体”;2名同志被表彰为全国模范调解员、全国调解工作先进个人。三是培塑文明新风。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新的时代内涵,积极参与“好媳妇、好婆婆”“美在农家”示范户等评选活动,推动基层共建睦邻善治美好家乡。将“万事有解 和美崮乡”的调解理念根植于村规民约,推动调解约定成俗为化解矛盾的首要方式。
四、创新“四防并举”,提升管理服务效能
一是人防为基,筑牢主力军。构建“网格化调解”机制,以366名“法治带头人”、1101名“法治明白人”为骨干,坚持“普法到田间”“调解进企业”,共调解土地确权和土地承包合同纠纷189起、解决178件公益法律问题。二是物防为盾,夯实硬基础。落实“枫桥式司法所”建设要求,推进“两所共建”及多元联动机制,探索司法所“分类建设”,完善司法协理员制度,获省司法厅、市司法局多次调研肯定。全省“两所共建”现场会、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政治部主任座谈会在蒙阴县举办。三是技防为翼,拓展新路径。用好“智慧调解”平台,实时监测婚姻家庭、土地权属等纠纷高发领域,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建立“调解案例库”,收录典型案例,为基层调解员提供“教科书式”参考。四是心防为本,筑牢思想堤。探索“调解+心理疏导”双介入机制,对涉信访积案、家庭重大变故等当事人开展心理干预,从源头预防“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