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的轰鸣声中,13支青年突击队的旗帜在寒风中猎猎作响。60%的青年建设者用10天时间创造出"中国速度",让世界见证了"基建狂魔"背后的青春力量。这种力量,在援鄂医疗队"90后"护士占90%的坚守中,在社区卡口"00后"志愿者冻红的双手间,在科研实验室彻夜不眠的灯光下,汇聚成新时代中国青年最鲜明的精神底色。
抗疫战场上的青春身影,诠释着责任担当的深刻内涵。黑龙江2.8万名青年志愿者累计服务390万小时,他们中46.7%是"90后""00后",用实际行动改写外界对年轻一代的刻板印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点赞:"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这种担当,在南昌大学二附院援鄂医疗队平均年龄31岁的队伍里,在江西农业大学学子深夜值守的卡口前,在井冈山大学学生雨中执勤的坚定步伐中,绽放出超越年龄的成熟与坚韧。
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上,青年创新者正以"弄潮儿"的姿态改写世界格局。28岁的李绍前带领团队突破单年卫星发射纪录,将北斗卫星发射周期从60天压缩至33天,创造出一年发射8颗卫星的奇迹。在合肥科学岛,女性科研人员组成的"巾帼突击队"攻克超导装置技术难题,让"赤霄"装置综合参数达到全球领先。这些青年先锋用代码编织航天经纬,用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中标注着中国青年的智慧高度。
全球治理的舞台上,中国青年正展现着负责任的大国担当。联合国《世界青年报告》揭示的7100万失业青年、1.42亿失学青少年的严峻现实,与中国青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积极作为形成鲜明对比。从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到推动全球减贫合作,从气候谈判桌到公共卫生治理,新时代中国青年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将个人理想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这种担当,在300万人次聆听的"北斗精神"宣讲中,在海外社交媒体上传播的中国故事里,愈发显现出跨越国界的影响力。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青年责任担当已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它不仅是抗疫一线的逆行出征,更是科技强国的创新突破;不仅是社区服务的默默坚守,更是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不仅是个人价值的实现,更是民族复兴的青春注脚。当32万支青年突击队的旗帜在重大工程现场飘扬,当550万青年在抗疫一线筑起生命防线,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青春的热血,更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希望。这种担当,终将汇聚成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磅礴力量。(作者单位:荒佃庄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