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工青妇老详细内容
宋梅倩:青年干部应锻造能成事的真本领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宋梅倩  日期:2025-7-25 字体: [大][中][小]

    能成事的真本领,不是纸上的理论堆砌,也不是浮夸的技巧表演,而是经得住实践检验、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硬核能力。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唯有以扎实的积累为基、以务实的作风为要、以坚韧的品格为盾,才能锻造出能扛事、善成事的真本领。

    厚积薄发,在深耕中筑牢能力根基。真本领的养成,始于日积月累的沉淀。正如匠人打磨璞玉,需经千锤百炼方能成器,能力的锻造也离不开持续深耕。古往今来,成大事者莫不是在专业领域下过“笨功夫”:李时珍踏遍山河尝百草,历时二十七载著成《本草纲目》;屠呦呦翻阅古籍、反复试验,历经百次失败终获青蒿素突破。这些事例印证了一个道理:真本领从来没有捷径,唯有沉下心来专注深耕,在知识储备上“博学之”,在专业技能上“审问之”,在实践应用上“慎思之”,才能让能力如同树木扎根土壤,在岁月中不断生长、日益坚实。

    求真务实,在解决问题中锤炼实战能力。真本领的价值,终究要体现在解决问题上。脱离实际的“本领”如同空中楼阁,看似华丽却不堪一击。能成事的人,往往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他们不回避矛盾,更不畏惧挑战,而是将问题作为提升能力的阶梯。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中,既要懂政策又要通民情,在调解纠纷、发展产业的实践中,练就“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精准施策能力;科研工作者面对技术瓶颈,不是坐等突破,而是在实验室里反复试错,在与难题的博弈中锤炼攻坚克难的本领。实战是最好的课堂,问题是最严的考官,唯有在真刀真枪的实践中直面问题、破解难题,才能让能力从“纸上谈兵”转化为“实战利器”。

    百折不挠,在攻坚克难中磨砺坚韧品格。能成事的真本领,从来与坚韧的品格相伴相生。任何目标的达成,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往往要经历挫折与考验。能否在困境中坚守,在失败后重启,决定了本领能否真正转化为成事的动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研究初期,试验田多次被毁、研究资料险些丢失,但他始终未曾放弃,最终让杂交水稻惠及世界;“当代愚公”黄大发带领村民修渠,面对悬崖峭壁与资金短缺,历时36年凿出“天渠”,解决了村庄的缺水难题。这些故事告诉我们,真本领不仅是“能做事”的能力,更是“肯扛事”的担当与“不放弃”的韧性。唯有在挫折中淬炼意志,在困境中保持定力,才能让本领在风雨中愈发强大,最终支撑我们穿越阻碍、抵达目标。

    能成事的真本领,是积累出来的,是实干出来的,更是磨砺出来的。它要求我们既要耐得住寂寞打基础,又要接得住挑战练实战,更要顶得住压力强韧性。唯有如此,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站稳脚跟,用真本领成就一番事业,实现真正的价值。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