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经济法治详细内容
李博雯:别让惠民工程沦为“只好看不好用”的摆设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李博雯  日期:2025-7-23 字体: [大][中][小]

    近日,山西稷山县有群众反映,村里投入不少资金建成的新公厕常年挂着锁、关着门,成了村民口中“只好看不好用”的摆设。值得关注的是,还有多个村庄的新建公厕大门紧锁,无法使用。本应皆大欢喜的好事,不免让人疑惑:这些公厕到底为何而建?(7月22日 人民网评)

    山西稷山县有的村将崭新的公厕“铁将军把门”,村民只能继续使用“脏乱差”的老旧旱厕,有村民表示,新建公厕只有村里有活动或领导来视察的时候才会开放,如此一来,本是利民惠民的好事,反而引起了群众的反感,耗费大量财政资金建造,但却成为了“盆景”,如此形式主义,既是对物力财力的浪费,又是对群众利益的损害,因此整治“只好看不好用”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迫在眉睫。

    首先,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公共设施的建设是以人为本的体现,但稷山县对新建的公厕却大门紧锁,让民生工程沦为“花架子”,让公共设施成为迎检的“盆景”,这暴露了当地领导干部政绩观的错位,漠视群众诉求、侵害群众利益。因此领导干部应自觉在思想上树立服务意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化作风建设,聚焦民声民意,把工作做实做细,切实把惠民工程办好,莫把“漂亮数据”当政绩,莫把民生工程当“盆景”。

    其次,维护公共设施是关键。很多地方的公共设施只建却没有进行后续维护,这导致很多公共设施最终都荒废了,不仅浪费了前期投入的大量资金,而且公共设施也没有得到长期的有效利用。因此有关部门应落实管护责任,例如稷山县的公厕不仅要“大门敞开”,而且应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和维护,做好日常卫生清理,确保公共设施能够用好用长久。

    最后,落实长效监管机制。稷山县公厕变“盆景”这一闹剧,一方面是当地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出现偏差,另一方面是相关监管部门的职责没有落实到位,对于这一现象并没有及时发现并且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导致这种现象在很多村庄里都存在。因此监管部门不仅要对此类现象开展全面排查,而且对违纪行为要进行严肃追责,将典型案例予以通报,形成打击一个、警示一片的震慑效果。(葛条港乡)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