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魏晓天:深化八项规定、破立之间锤炼干部担当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魏晓天  日期:2025-6-4 字体: [大][中][小]

    自2012年中央八项规定颁布实施,这一铁规矩、硬杠杠持续涤荡党风政风,成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鲜明坐标。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期讲话中再次强调:“中央八项规定不是只管五年、十年,而是要长期坚持”。面对新征程上的风险挑战,广大干部更需以八项规定为镜,常照言行、常修己身,在为民服务中重塑公仆形象,以清风正气凝聚复兴伟力。

    一、破立并举,根治作风顽疾新变种

    当前,作风建设已进入“深水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呈现隐形变异。例如,部分地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依然突出,频繁填表报数、过度留痕消耗基层精力;有的调研“走经典路线”,回避矛盾集中地带;个别干部将公款吃喝转入隐蔽场所,奢靡之风穿上“隐身衣”。对此,八项规定直击要害——要求调研“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的地方”,会议活动“开短会、讲短话、求实效”。这些要求绝非虚文,而是根治顽疾的手术刀。近期中央部署“基层减负年”行动,大幅压减文件会议,整治乱加码、乱作为,正是对八项规定精神的深化践行。干部当以此为戒,主动撕下“包装”,让工作回归解决真问题的本源。

    二、化规于行,激活干事创业新动能

    八项规定的生命力在于融入日常。在乡村振兴一线,干部作风转变正催生实效:某县推行“无会周”制度,镇村干部腾出时间走访农户,精准解决饮水安全、产业滞销等难题;东部某市建立“作风信用积分系统”,将调研深度、群众满意度纳入考核,倒逼干部走出办公室、沉到田埂间。这些实践印证了八项规定的深层价值:精简会议文件是为“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厉行勤俭节约旨在“树立简朴务实作风”。当干部摒弃“隔着玻璃看”的调研,拒绝“文山会海”的虚耗,便能将有限资源转化为民生福祉,以“实”的作风赢得民心。

    三、长管长严,锻造清正担当新形象

    历史经验警示: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个别干部仍存“松劲”心态,认为“严过头”影响积极性;少数单位落实存在“温差”,监督问责流于形式。破解之道,在于构建长效机制。一方面,要“一级压一级推动工作”,完善任职回避、离任审计等制度,紧盯“一把手”责任;另一方面,需“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发挥群众监督“探头”作用。近期多地查处违规配备公务用车、借培训之名旅游等案例,彰显了执纪必严的鲜明态度。党员干部尤需“把八项规定作为镜子”,在公私界限前守住底线,用“慎独慎微”的自觉,树起新时代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丰碑。

    清风润物,永葆为民本色。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拿出恒心和韧劲,管出习惯、抓出成效,化风成俗”。当每一位干部都将八项规定内化为政治基因,以“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纠“四风”、办实事,必能凝聚起“中国之治”的磅礴力量,让人民心中的党旗永远鲜红!(作者单位:石家庄市新乐市统计局)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