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董泽林:找准八项规定精神“破立并举”结合点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董泽林  日期:2025-4-28 字体: [大][中][小]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是简单的纪律条文,而是一场直抵灵魂的自我革命。当作风建设从“破冰”走向“深化”,其内核已超越行为规训的范畴,升华为中国共产党人刀刃向内的政治自觉。这种精神的内化过程,实则是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的深层跃迁,是政治势能、制度效能与文化动能的三维共振。

    打破路径依赖的破局之道的政治势能。八项规定的生命力,在于其精准切中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七寸”。从“文山会海”到“调研扎堆”,从“舌尖浪费”到“车轮腐败”,这些积弊本质是权力运行中的惯性依赖。八项规定以“小切口”撬动“大格局”,通过压缩权力寻租空间、斩断利益输送链条,重构了政治生态的底层逻辑。这种破立并举的智慧,既是对“破窗效应”的强力纠偏,更是对“执政为民”本质的回归——当“官念”被重新校准,政治势能便在破除陈规中蓄积起革故鼎新的磅礴力量。

    从刚性约束到柔性浸润的制度效能。纪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而执行的穿透力源于制度的进化。八项规定之所以成为“铁规矩”,关键在于其构建了“制度—监督—文化”的闭环体系。从“严禁公款吃喝”到“规范公务接待标准”,从“整治会风”到“优化督查考核”,制度设计始终沿着“堵后门”与“开前门”的双向轨道演进。更为重要的是,它将纪律约束转化为价值认同:当“轻车简从”成为调研标配,当“开门办公”化作行动自觉,制度便完成了从“外在规制”到“内在约束”的质变,形成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递进式治理效能。

    执政伦理的现代性重构的文化动能。八项规定精神最深层的价值,在于重塑了新时代的执政伦理。它打破了“官本位”的文化窠臼,将“为民务实”从政治口号具象为可感可知的行为准则。这种文化重构具有双重向度:一方面消解“特权意识”,让“权力属于人民”从理论命题变为实践遵循;另一方面培育“公仆意识”,使“我将无我”的担当情怀扎根于党员干部的精神基因。当“简单生活”替代“奢靡享乐”,当“解决问题”胜过“包装政绩”,党的执政合法性便在作风转变中获得了更深厚的社会认同。

    十年淬炼,八项规定精神已沉淀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维度。它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先手棋”,更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子”。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唯有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持续推进作风革命,让八项规定精神从“政治规矩”升华为“价值信仰”,方能在这场没有终点的自我革命中,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续写执政为民的时代华章。(作者单位:中共保定市莲池区委组织部)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