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法治论坛详细内容
廖卫芳:别让冒名上学的“帮凶们”逍遥法外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廖卫芳  日期:2025-4-23 字体: [大][中][小]

    4月22日,河南省焦作某地公安局辅警席南向现代快报反映,1990年高考后没收到录取通知,以为自己落榜了,直到2022年7月,他才得知当年已被焦作卫校录取,但有人冒用他的身份去上学,冒用者后来还成了医院副院长。事发后,当地卫健部门开除了冒用者,但两年多过去了,相关人员却迟迟没被追究法律责任。年过半百的席南为此走上维权之路,虽然人生已无法改变,但他希望冒用者和造假者能够被追责。(4月23日《现代快报》)

    这起“冒名上学”事件中,冒名者后来竟成了某医院的副院长,而被冒名者却做了35年的辅警,如此反差极大的现实差距,这让被冒名者情何以堪?

    虽然目前这名冒名者已被开除,并取消学历,但相关涉案人员却迟迟没被追究法律责任,这对被冒名者而言,无疑是一种更大的伤害和打击。笔者以为,相关部门应尽快立案,彻查严惩相关涉案人员,才能还受害者一个公道,让受害人得以慰籍。

    其实,查清这起“冒名上学”事件的真相并非是一件难事。既然冒名者已确认,那相关部门只要顺藤摸瓜,就能轻而易举地查清该事件背后的“帮凶们”是谁。

    众所周知,“冒名上学”绝非是冒名者一个人所能操纵的,这其中必定涉及招生部门、录取学校等多方单位和人员。试想,如果没有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的“帮助”,一个人想要“冒名上学”,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因此,笔者以为,相关部门在彻查这起“冒名上学”事件的过程中,除了要严惩“冒名者”之外,更要严惩其背后的“帮凶们”。如此,才能既还受害者一个公道,又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据报道,近年来多地爆出“冒名上学”事件。比如,2016年,河南周口的“王娜娜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2020年,山东冠县的“陈秋媛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2020年山东聊城的“陈春秀被冒名顶替上学”事件……虽然这一起起冒名上学事件的“帮凶们”都被一一严肃查处,最终还了受害人一个公道,但却永远无法改变受害人的人生轨迹,弥补受害人的人生损失。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如何更好地震慑“冒名上学”恶劣行为?多年前就有两会代表提出冒名顶替上学“入刑”的提案,这无疑值得司法部门的进一步考量。笔者以为,只有法律“出鞘亮剑”,让“冒名者”和“帮凶们”付出法律代价,才能形成强有力的威慑力,才能切实维护国家教育考试和招生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如此,才能让类似“冒名上学”事件不再发生。

    别让冒名上学的“帮凶们”逍遥法外。可喜的是,在这起“冒名上学”事件中,经媒体曝光后,目前当地市委市政府已成立由纪委监委、公安局、法院、教体局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此事开展调查。相信,等候涉案“帮凶们”的一定是法律的严惩重处。(浙江省开化县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