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经济法治详细内容
李鸣飞:多措并举绘“天府粮仓”多彩画卷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李鸣飞  日期:2024-5-28 字体: [大][中][小]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关乎我国发展全局。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有力应对粮食安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绘党建引领画卷,抓实建强乡村振兴。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和战胜困难的坚强保证,要着力加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折不扣地把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转化为富民强村实际行动,汇聚起强大发展活力。成立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站,持续吸引返乡创业人才,引进优质农业种植企业及合作社,提升耕地精准管理水平和农产品品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切实建强乡村振兴,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从根本上保障粮食安全。

  绘耕地保护画卷,严防死守耕地红线。“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保护耕地是保证粮食产量的最直接方法,各地要积极贯彻党中央部署,坚持“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定不移提高标准、抓稳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耕地问题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近年来,一些地方为了追求城市规模扩张,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这种做法的本质无异于竭泽而渔,因此我们必须用法规制度为耕地保护划出硬杠杆,让法律“长牙”,让制度“带电”,做好耕地“长牙齿”的硬措施,让耕地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绘技术创新画卷,精准把握科技主线。保障粮食安全,创新是关键。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政府要增加资金、人才投入,通过开展农业科学领域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和重大技术的联合攻关来加强高产、耐盐耐碱、耐寒耐旱等急需品种的研发。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生产结构,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不只保数量,还要保多样、保质量,推动粮食生产由“积累量”向“提升质”跨越。推进科学种田,不断研制新型的农业机械,提高农业规模化水平,让科技为农业赋能。通过创新形成合力就能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做到藏粮于技。

  农业稳,天下安。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把中国饭碗牢牢端稳,把粮食安全的基础夯得更实,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就会更足。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