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经济法治详细内容
陈俊熙 :跑出农村农业现代化“加速度”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陈俊熙  日期:2024-4-3 字体: [大][中][小]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了2024年“三农”领域重点工作,从多个方面对“三农”工作画出了明确的“路线图”,强调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三个支点。

    以“大农业观”提振乡村产业。大农业观是一种全新的农业发展理念,它强调农业不应局限于传统的种地养猪,而应涵盖农业的全产业链以及与之相关的多个领域。这一理念的提出正是为了应对传统农业发展中的单一产业结构、低附加值以及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为了提振乡村产业,必须将大农业观融入产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需要通过引入现代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拓展农产品深加工和市场开拓等手段,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因此不仅需要发展智慧农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需要推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挖掘农业多功能性,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以此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地制宜推进乡村建设。因地制宜推进乡村建设是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每个乡村都有其独特的自然条件、社会文化和经济基础,因此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不能一刀切,而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各地的优势,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为了保护传统村落风貌,必须科学规划土地资源、水利设施、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的综合承载能力。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确保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为此山区村庄可以发展特色果品种植,打造品牌效应,平原地区则可以依托交通便利发展设施农业,提高产值。

    党建引领推动乡村善治。党建引领推动乡村善治是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政策的贯彻实施和农民利益的最大化。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可以有效地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党组织应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农民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通过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式,实现村民自治。同时,强化法治教育,构建和谐稳定的乡村社会环境。基层党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必须建立健全村务监督机制,公开透明村级财务,让农民直接参与和监督村级权力运行。

    统筹发展、建设、治理互促共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并不孤立,而是相互联系、互为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可以为农村农业现代化提供物质基础和财力保障,乡村建设可以通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进而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乡村治理则贯穿在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中,为农村农业现代化提供组织保障和精神动力。因此农村农业现代化需要将大农业观、乡村建设、乡村善治三者相互衔接、深度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乡村产业发展中要注重与乡村建设的协调配合,比如在发展农业产业链的同时,要考虑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对基础设施的要求;乡村建设也应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如合理规划农田水利设施以利于灌溉等。此外,乡村善治需要与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相适应,确保治理体系能够有效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在党的旗帜下,我们要齐心协力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绘就幸福生活“新画卷”。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