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克州阿合奇县,随着边境贸易蓬勃发展,群众需求日趋多元,各类矛盾纠纷也呈现出“类型杂、成因多”的特点。面对这一挑战,恰提铁列克边境派出所立足基层治理实际,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创新构建“大起底—调解—回访”三步走机制,打造“和成调解室”品牌,将地域茶文化融入调解实践,用“七杯茶”调解法温暖人心,推动辖区矛盾纠纷化解率超98%,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社区、矛盾就地清零”。
“三个一”排查:织密矛盾“感知网”
“大叔,最近家里有没有啥难事儿?邻里之间相处还顺意不?”每月,派出所民警都会走进小区、学校、企业,以“拉家常”的方式召开警民恳谈会,收集矛盾线索、建立动态台账,这是派出所“三个一”排查机制的重要一环。
为了让矛盾“早发现、早预警”,派出所还整合网格长、义警队、社区干部力量,利用他们“熟悉辖区情况、分布广”的优势,建立“矛盾纠纷周报”制度,通过“辖区工作群”实时上报线索;同时联动信访办、司法所、12345热线等部门,推出“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对收集的线索进行风险评估、趋势预测,制定针对性化解措施,形成“多元收集、精准预警、有效化解”的闭环。
“七杯茶”调解:用文化润心促和谐
“来,先喝杯热茶,有啥事儿咱慢慢说。”走进“和成调解室”,民警递上的第一杯茶,总能让剑拔弩张的当事人平复情绪——这便是派出所创新的“七杯茶”调解法。
结合当地群众爱喝茶的生活习惯,“七杯茶”各有深意:第一杯“暖人心”拉近距离,第二杯“说人生”营造氛围,第三杯“述纠纷”倾听诉求,第四杯“找支点”梳理关键,第五杯“举案例”提供思路,第六杯“给台阶”促成和解,第七杯“达协议”巩固成果。
为了让调解更专业,派出所还与司法所、社区、律师事务所、法庭建立“三所一庭”联调机制,司法所提供法律支撑,法庭负责司法确认,律师驻点答疑,形成“调解—协议—执行”全链条服务;同时运用“听、查、辨、讲、化、答”六字调解法,确保每一起纠纷都“听得全、查得清、解得透”。如今,不少当事人在调解后不仅化解了矛盾,还成了朋友,“和成调解室”也成了群众信赖的“矛盾终点站”。
“三级回访”管控:严防纠纷“反弹回潮”
“协议履行得咋样?还有啥需要帮忙的不?”矛盾化解后,警务室民警会在7日内通过上门、电话或微信视频“云回访”,建立“一案一访”档案,这是派出所“三级回访”机制的第一步。对“案结事未了”的情况,队室长会启动二级回访,深入复盘矛盾根源,重新制定调解方案;若遇到重大疑难纠纷,所领导则会联合社区开展“会诊式”三级化解,集合多方力量彻底解决问题。“不仅要化解当下的矛盾,更要让群众长远安心。”派出所负责人说,通过“三级回访”,辖区矛盾反弹率大幅下降,和谐底色愈发浓厚。
接下来,恰提铁列克边境派出所将继续优化“和成”调解机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为边境地区的稳定与发展筑牢“平安防线”。(作者单位: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克州边境管理支队恰提铁列克边境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