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政企前沿社会管理详细内容
警灯闪耀戈壁夜 武装联勤巡逻为敦煌筑牢法治平安屏障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李延虎  日期:2025-10-1 字体: [大][中][小]

    当敦煌的夜幕吞噬了鸣沙山的最后一缕余晖,两辆警车的红蓝警灯却在景区外的街道上划破夜空——左侧是特警防暴车的冷峻黑色,右侧是武警巡逻车的醒目“武警”标识,车旁,特警与武警队员们以挺拔的姿态组成一道钢铁防线。这是敦煌市特警与武警部队开展武装联勤巡逻的日常场景,也是丝路古城法治安全的生动注脚。
 
    机制创新:“特警+武警”联勤织密治安防控网
 
    为提升旅游城市社会面治安管控能力,敦煌市公安局联合驻地武警部队打造**“特警+武警”武装联勤巡逻机制**,通过警力整合、装备互补、勤务联动,构建起全天候、立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
 
    巡逻队配备防暴盾牌、长棍、制式枪械等装备,特警队员身着黑色执勤服,肩章与臂章上的“警察”标识彰显执法权威;武警战士身着迷彩作训服,手持武器时刻保持戒备。两车联动、警种协同的巡逻模式,实现了“1+1>2”的防控效能。据统计,该机制运行以来,敦煌重点景区及周边违法犯罪发案率同比下降38%,游客应急求助响应时间缩短至5分钟以内。
 
    法治护航:巡逻一线的正义坚守与民生温度
 
    “有他们在,我们在敦煌的每一夜都很踏实。”来自浙江的游客王女士的感慨,道出了无数游客的心声。武装联勤巡逻队不仅是违法犯罪的“震慑者”,更是法治精神的“传播者”与群众权益的“守护者”。
 
    一次深夜巡逻中,队员们发现两名外籍游客因语言障碍与出租车司机产生费用纠纷,现场情绪焦灼。特警队员立即启用多语种执法手册,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旅游法》相关条款开展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执法既要讲力度,更要讲温度,尤其是在国际游客众多的敦煌,我们的每一次处置都是展现中国法治形象的窗口。”参与调解的特警队长说。
 
    对本地居民而言,巡逻队的存在同样是“平安信号”。夜市摊主李师傅坦言:“以前担心深夜营业的安全问题,现在看到特警和武警天天巡逻,生意做得更安心了。”这种安全感的提升,正是法治建设深耕基层的鲜活成果。
 
    戈壁坚守:在月光与警灯下书写担当
 
    敦煌的夏夜干燥多风,冬夜严寒刺骨,但武装联勤巡逻队的队员们从未因环境艰苦而退缩。旅游旺季时,他们每天要完成16小时的巡逻勤务,足迹遍布景区、商圈、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
 
    在今年“五一”假期的一次夜间巡逻中,突遇沙尘暴天气,能见度不足5米。队员们顶着风沙继续执勤,特警防暴车的警灯在沙尘中若隐若现,武警战士们紧握着武器保持警惕,直到风沙渐弱才稍作休整。“游客的平安是我们的使命,这点困难不算什么。”一位武警战士抹去脸上的沙尘,目光依旧坚定。
 
    特警队员小李是土生土长的敦煌人,选择加入联勤巡逻队,他有着朴素的信念:“敦煌是我的家乡,也是世界的文化遗产地,守护这里的平安,就是守护我们的根与骄傲。”
 
    结语
 
    敦煌特警与武警的武装联勤巡逻,是新时代法治中国在丝路节点的生动实践。那闪烁的警灯与挺拔的身影,不仅是治安防控的“硬实力”,更是法治精神的“软实力”——它让法律的权威可视化,让群众的安全感可感知,让丝路古城的夜晚因法治而更加安宁。
 
    当黎明的曙光再次照亮莫高窟的壁画,完成彻夜巡逻的队员们才缓缓收队。他们的坚守,是戈壁滩上最美的“法治风景线”,更是千年丝路在新时代法治征程中铿锵的足音。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的道路上,这样的“平安卫士”正以忠诚与担当,为敦煌的繁荣稳定、为丝路的文明传承,筑牢最坚实的法治屏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