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组织部等三部门联合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使用)》(以下简称《大纲》)正式出版发行。作为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的 “纲领性文件” 与 “实操手册”,《大纲》不仅为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提供了清晰框架,更让党员教育有了 “指南针” 和 “度量衡”。面向新征程,唯有紧扣《大纲》要求,以 “立纲” 锚定学习方向、以 “善训” 激活教育效能、以 “笃行” 检验学习成果,才能推动党员教育跳出 “学过就算” 的浅层误区,实现从 “量的积累” 到 “质的飞跃”,真正把理论武装转化为干事创业的 “金钥匙”。
立纲定向,用体系化思维织密学习 “经纬网”。“欲筑室者,先治其基;欲为学者,先明其纲。”《大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用课程体系搭建 “经线”、以教学要点铺就 “纬线”,构建起贯通历史与现实、串联理论与实践、衔接宏观与微观的学习框架,堪称党员干部把握创新理论的 “总图谱”。推动党员教育 “走深”,关键在于打破 “碎片化学习”“零散化理解” 的局限,用《大纲》为学习 “定规立矩”。
善训提能,靠创新型载体激活课堂 “新动能”。“教而不善则罔,学而不活则殆。”《大纲》不仅明确了党员教育 “教什么”,更给出了 “怎么教得好、怎么学得透、怎么评得准” 的实践路径,为教育培训机构优化教学提供了 “施工图”。推动党员教育 “走实”,核心在于告别 “满堂灌”“照本宣科” 的传统模式,让课堂从 “单向输出” 变为 “双向互动”,让学习从 “被动接受” 转为 “主动探究”。
笃行见效,以实践化导向打通学用 “转化链”。“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大纲》的最终价值,不在于 “学了多少”,而在于 “用了多少、干成多少”。推动党员教育 “走心”,根本在于打通 “从课堂到现场、从理论到实践、从纸面到地面” 的转化通道,让学习成果真正落地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实绩。
党员干部要把理论学习与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将提高 “政治三力”(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融入岗位职责,比如在项目推进中用创新理论统筹资源、在政策落地时用科学方法破解堵点;要建立 “四张清单” 闭环管理 —— 围绕工作难点列 “问题清单”、结合理论学习拟 “对策清单”、明确责任分工定 “任务清单”、对照群众需求评 “成效清单”,用 “解决一个问题、完善一套机制、惠及一批群众” 的 “微成果”,积累成推动事业发展的 “硬实绩”;还要健全 “学用转化考核机制”,不搞 “唯笔记、唯考勤” 的形式化评价,而是以 “工作成效好不好、群众评价高不高、难题解决多不多” 为标尺,倒逼党员干部在攻坚克难中砥砺斗争精神、在改革创新中提升专业素养、在服务基层中厚植为民情怀,真正把 “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 的要求落到实处。
党员教育是 “慢功夫”,更是 “硬任务”。唯有始终以《大纲》为遵循,用 “立纲” 把准方向、靠 “善训” 提升质效、凭 “笃行” 检验成果,才能让党员教育真正从 “有形覆盖” 迈向 “有效覆盖”,为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党员队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