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刘理腾:选调生当在扎根、淬炼、实干中“破茧成蝶”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刘理腾  日期:2025-9-18 字体: [大][中][小]

   “入户走访记满三页笔记,却总怕遗漏村民需求”……当前,部分基层选调生因身份转换不适、基层经验欠缺,在成长路上易陷入“角色迷茫”的困惑、“能力恐慌”的焦虑、“坐而论道”的空想,在“怕说错话、怕办错事、怕担责任”的心理负担中消耗精力,在“求稳妥、求周全、求完美”的自我拉扯中错失机遇,最终陷入“越纠结越疲惫,越疲惫越停滞”的循环。广大选调生唯有以扎根深植乡土、以淬炼提升本领、以实干兑现承诺,方能挣脱内耗束缚,在基层沃土中积蓄蜕变力量,实现“破茧成蝶”的成长。

    以“扎根深植”撕开“角色迷茫”的认知“茧”,为“破茧”筑牢根基。部分选调生初入基层时,常因“学生思维”与“乡土逻辑”的碰撞而困惑:面对群众用方言提出的诉求,习惯用文件术语回应;处理矛盾纠纷时,照搬书本理论却忽视人情世故;参与产业发展时,空有规划蓝图却缺乏落地抓手。这种“水土不服”的状态,本质是对基层规律的认知偏差。实干从无“速成模板”,只有“向下扎根”。基层工作中,无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产业项目,还是化解邻里矛盾的家长里短,都需要选调生放下“天之骄子”的身段,把精力从“自我设限”转向“融入乡土”,主动到田间地头学习农事经验,在村民炕头倾听民生诉求,用“沾着泥土的脚印”丈量村情民意,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中,将“政策语言”转化为“乡土方言”,把“规划图纸”变成“实景画卷”,为“成蝶”厚植“破土而出”的根基。

    以“淬炼赋能”破解“本领恐慌”的能力“茧”,为“成蝶”强健羽翼。“能力不足”的焦虑是选调生的普遍困扰:面对基层治理的复杂局面,找不到破解难题的突破口;开展政策宣讲时,说不透群众关心的“柴米油盐”;参与重点项目时,扛不起急难险重的硬任务,被贴上“书生气重”“不接地气”的标签。但焦虑不应成为“退缩”的借口,而应化作成长的“加速器”,唯有主动跳出“舒适区”,在实践中摔打锤炼,方能以过硬本领回应期待。选调生正处于成长黄金期,更需以“空杯心态”汲取养分:针对政策解读能力薄弱,要逐字研读文件原文、参与专题培训;存在群众工作经验不足,要主动参与征地拆迁、应急处突等一线历练;面对产业发展瓶颈,虚心向“土专家”请教、与企业对接,在学思践悟中完善知识体系。始终以“工匠精神”打磨技能,让能力短板变为成长跳板,为“成蝶”练就“搏击风雨”的羽翼。

    以“实干践诺”跳出“空想虚耗”的行动“茧”,让“蜕变”落地见效。蓝图绘得再宏伟,不落实也是空谈。部分选调生习惯“纸上谈兵”,重计划、轻执行,将产业规划工整写进调研报告,把民生承诺详细列入工作台账,看似思路清晰、部署周全,却在落地环节“卡了壳”,总以“条件不成熟”“时机未到”为由拖延,让“为民服务”沦为“纸面文章”,最终在“想方案、等时机”的空想中消耗精力,陷入“越想越焦虑、越拖越被动”的困境。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广大选调生要跳出“空想陷阱”,学会目标拆解、挂图作战,接到任务后,先明确核心目标,再分解为可操作的具体步骤,设定“周调度、月复盘”机制,每完成一项就及时总结优化,无论是组织一场政策宣讲,还是推动一个产业项目,都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用“踏石留印”的行动让“破茧”有进展、“成蝶”有实效,真正在实干中实现从“青苗”到“栋梁”的蜕变。

    从“书生意气”到“泥土芬芳”,从“初来乍到”到“渐入佳境”,选调生的成长之路,是破茧成蝶的淬炼之旅。唯有以扎根之姿深植乡土,以淬炼之心提升本领,以实干之行兑现承诺,方能在基层沃土中汲取养分、厚积薄发,最终羽化成蝶,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间展翅翱翔。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