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法治论坛详细内容
徐金涛:特权思想的照妖镜,法治社会的警示灯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徐金涛  日期:2025-9-8 字体: [大][中][小]

    近日,广西防城港“亮证女”事件持续引发热议,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法治社会建设稳步推进的当下,这一事件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特权思想的阴影,也为我们敲响了法治建设的警钟。

    7月22日,在防城港市防城区江山镇的一条狭窄村道上,“亮证女”侯某某驾驶奔驰车与李某某驾驶的哈弗车相遇。这本是一起普通的会车纠纷,却因侯某某的“亮证”行为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相关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8月3日,防城港市委市政府调查组发布通报,揭开了事件的真相:侯某某为民营企业员工,非公职人员;所亮证件系其丈夫遗留在车上的行政执法证;李某某个人信息因双方为邻村表亲,其父亲知晓才曝出,不存在公权私用获取的情况 。8月16日,官方再次通报,侯某某因冒用行政执法证被行政拘留5日,现已执行完毕;其丈夫黎某因未妥善保管证件,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行政执法证被收回并注销;此外,多名公职人员因在事件处置中存在问题受到不同程度处分。

    尽管真相已水落石出,但这起事件的影响却远未结束。它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会车纠纷,更是一次对特权思想的深刻反思。在法治社会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基本原则,任何企图凭借特权践踏规则的行为都不应被容忍。侯某某试图以一本行政执法证来逼迫他人让路,这种将执法证当作“特权证”的行为,严重违背了法治精神,也伤害了公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

    从事件的发展过程来看,相关部门在舆情应对和矛盾化解方面也存在不足。李某某投诉多日却未得到满意答复,这不仅加剧了他的不满情绪,也引发了公众对背后是否存在暗箱操作的猜测。若有关部门能在第一时间积极介入调查,及时回应公众关切,或许就能避免事件的发酵,将矛盾化解于萌芽状态。这也提醒我们,在面对舆情时,相关部门应保持公开透明,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以公正、高效的行动赢得公众的信任。

    此外,这起事件也给公职人员及其家属敲响了警钟。公器绝不能私用,执法证件的保管更是马虎不得。侯某某虽非公职人员,却能轻易拿到执法证并滥用,这反映出部分公职人员对身边人管理缺失、对证件保管不善的问题。公职人员应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严格遵守纪律规定,加强对家人的教育和约束,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亮证女”事件是一次深刻的教训,也是一次宝贵的契机。它让我们看到了特权思想的危害,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决心。我们应以此为鉴,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全民法治意识,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每一个角落;同时,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执法监督机制,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和社会事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