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是中华民族由苦难走向辉煌的巍峨精神丰碑。从南湖红船驶出黎明,到井冈山上的星火燎原;从延河宝塔下的执着坚守,到天安门城楼前那声惊雷——“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那恢宏画卷上写满的,是无数先烈用热血与信仰镌刻出的精神谱系。这精神如不熄火炬,是我们在任何惊涛骇浪中坚定前行的“定海神针”。那些井冈山的“星星之火”、长征路上的“半条被子”、延安窑洞的灯火、西柏坡的“赶考”箴言,它们既是历史的“精神驿站”,更是今天永葆初心、抵御风险的“精神疫苗”。当红色基因融入时代血脉,中国共产党人正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党史是最生动的教科书,镌刻着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嘉兴南湖的红船,承载着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长征路上的草鞋,丈量出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延安窑洞的灯火,照亮了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从“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到“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魄力,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历史的每一帧画面都在诠释: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历史。这种精神密码,早已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基因,成为应对风险挑战、破解发展难题的制胜法宝。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铭记党史不仅是对过去的追思,更是面向未来的动员。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面对科技“卡脖子”难题、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脱贫攻坚战中,数百万扶贫干部扎根一线,用“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的担当兑现庄严承诺;疫情防控阻击战里,基层党组织筑起红色堡垒,以“生命至上、举国同心”的信念守护人民安康。这些生动实践证明,唯有将党史中蕴含的宝贵经验转化为攻坚克难的能力,才能在惊涛骇浪中行稳致远。
奋进新征程,需要把党史学习成果转化为实干担当的行动自觉。新时代的“赶考”路上,既没有一马平川的坦途,也不会有一蹴而就的捷径。从推动高质量发展到实现共同富裕,从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到建设美丽中国,每一项事业都需要党员干部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这要求我们既要做“仰望星空”的追梦人,锚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动摇;也要当“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基层治理等一线战场躬身实践。
“七一”不仅是纪念日,更是冲锋号。当党旗在新时代的春风中猎猎作响,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在党史学习中叩问初心、校准方向,把对党的忠诚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我们定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在新征程上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