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经济法治详细内容
翟智慧:中美关税角力升级、贸易战阴霾下的全球经济困局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翟智慧  日期:2025-4-17 字体: [大][中][小]

    2025年,中美关系因关税争端再次站上风口浪尖。随着特朗普政府重启贸易战,中美经贸关系陷入新一轮博弈,关税提高的连锁反应已在全球市场掀起波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深刻重塑全球经济格局。

    一、关税升级:贸易战的白热化

    2025年2月,美国政府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中国随即采取反制措施,对美能源商品加征关税。4月初,美国进一步升级“对等关税”,对中国商品加征34%关税,中国同步将美国商品关税提高至84%。这种“以牙还牙”的关税战,直接导致中美贸易额大幅下滑。美国丙烷市场因中国需求骤减而价格暴跌,中国林产品出口也面临成本激增的挑战。

    二、冲击扩散:全球供应链告急

    关税提高的连锁反应远超双边范畴。以林产品为例,中美贸易额占全球林产品贸易首位,但十年间贸易份额持续下滑。中国对美国木家具出口依赖度高达29.89%,关税战使这类企业订单量锐减50%以上。更严峻的是,全球供应链正被迫重构:美国推动产业链转移,中国加速“一带一路”合作,这种“脱钩”趋势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

    三、舆论分化:合作还是对抗?

    国际社会对此反应强烈。一方面,市场对中美贸易战前景忧虑加深,A股市场短期波动显著,全球避险情绪升温。另一方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下调全球增长预期,警告贸易战将拖累经济复苏。中国商务部强调“不愿打但绝不怕打”,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分歧;而美国商界呼吁政府停止关税战,美玩具协会警告“圣诞假期将因缺货蒙上阴影”。

    四、未来走向:十字路口的抉择

    尽管阴霾密布,但转机犹存。2025年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民建议,中美应通过“十五五”规划推动对话,避免贸易战升级。事实上,中美经济深度交织:中国是美国大豆第一大进口国,美国依赖中国稀土资源,这种互补性正是合作的基础。历史经验表明,对抗只会两败俱伤——2018年贸易战导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被IMF多次下调,中国出口企业利润承压,美国农业州损失惨重。

    关税战没有赢家。当美国丙烷库存堆积成山,当中国工厂因订单减少而减产,当全球市场因不确定性而动荡,这场博弈的代价已清晰可见。正如中国官方立场文件所言:“解决问题和弥合分歧最好的方式是通过平等对话。”唯有摒弃零和思维,回归世贸组织框架下的多边合作,才能避免全球经济陷入“衰退陷阱”。毕竟,在全球化时代,合作才是穿越风暴的压舱石。(作者单位:昌黎县荒佃庄镇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