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十余年来,已成为新时代党风政风建设的“金钥匙”。作为直接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干部的作风不仅关乎政策落地的实效,更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如何将八项规定精神融入基层工作日常,既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也是一场以民为本的实践检验。
一、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筑牢宗旨意识
中央八项规定绝非简单的“行为守则”,其本质是对党的宗旨意识的深刻回归。基层干部需从思想上破除“应付心态”,警惕“以会议落实会议”“调研走马观花”等形式主义顽疾28。例如,西藏日喀则市通过征集线索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层层加码”等问题,正是从思想根源上纠偏的实践8。基层干部应主动对标“多同群众座谈、多解剖典型”的要求49,将“为民办实事”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而非仅追求台账的“完美留痕”。
二、以务实行动践行规定要求,破除作风积弊
调研要“深”更要“实”
中央明确要求调研“深入困难较多、矛盾尖锐的地方”49。基层干部应摒弃“盆景式调研”,如湖南临湘农商银行退休党员深入脱贫户家庭调整帮扶措施,将调研转化为具体行动1。减少层层陪同、简化接待流程,方能听到真声音、解决真问题。
会议文件做“减法”,服务效能做“加法”
基层常陷于“文山会海”,中央规定明确“无实质内容的文件一律不发”45。例如,推广电视电话会议、合并同类会议,将节省的时间用于实地走访,可有效避免“以会议落实政策”的怪圈。
厉行节约从“小事”抓起
从办公用纸的节约到公务接待的简化,基层干部需将“过紧日子”思想内化于心。西藏自治区要求从“节约水电”等细节入手,正是将八项规定融入日常管理的典范7。
三、以长效机制巩固整改成果,防止问题反弹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基层需构建“制度+监督+文化”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
制度刚性约束: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例如规范出访随行人数、严控会议经费49,避免“变通执行”或“选择性落实”。
监督常态化:借鉴日喀则市公开征集问题线索的做法,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让“微腐败”无处遁形8。
文化浸润引领:通过家风教育、廉政谈话等方式,如临湘老干部引导子女争做“八项规定守护神”1,将廉洁意识融入家庭和社会单元。
四、以担当作为诠释初心使命,赋能乡村振兴
基层干部是乡村振兴的“排头兵”,需将八项规定精神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例如,临湘农商银行通过指导花生种植、拓宽就业岗位,将作风建设转化为推动产业振兴的具体实践1。唯有摒弃“形象工程”,聚焦“急难愁盼”,才能在解决群众住房、医疗、教育等难题中彰显作风建设的实效。
结语:
中央八项规定是基层干部履职的“指南针”,更是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从思想到行动、从制度到文化,基层干部需以“逆水行舟”的紧迫感和“滴水穿石”的韧劲,将规定精神转化为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唯有如此,方能以清风正气凝聚民心,以实干担当书写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