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前沿司法动态详细内容
凤尾法庭:“五个坚持”绘就基层治理新“枫”景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阮赫鑫  日期:2024-7-11 字体: [大][中][小]

    近年来,镇康县人民法院凤尾中心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和延伸审判职能,积极推动探索诉源治理新模式,充分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在“五个坚持”上下功夫,不断激发法庭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的新效能,切实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水平,助力市域治理。

坚持“逢问必录”严落实 紧绷公正廉洁“司法玄”

   “三个规定”是防止过问案件、不当接触交往的“高压线”,是司法环境的“净化器”,公平正义的“安全阀”,更是拒腐防变的“护身符”。如实填报“三个规定”是严肃的政治要求,是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一直以来,凤尾法庭以“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为抓手,把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作为重要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来抓,切实养成“逢问必录”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紧绷公正廉洁“司法玄”。做到有问必录、应报尽报,拒绝干预、依法办案,不请托、不插手、不干预,从根本上保障审判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推动形成信赖司法、尊重司法、支持司法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为审执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提供强有力保障。今年以来凤尾法庭干警共计填报有情况记录30条。

坚持“3+1”联调联动新模式 共下多元调处“一盘棋”

    凤尾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延伸审判职能,着力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通过整合资源、凝聚纠纷化解合力,倾心打造凤尾镇综治中心、矛盾调处中心、网格化服务中心、凤尾法庭“三中心一法庭”“一站式”服务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阵地,构建以“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法院裁判终局”为核心的诉源治理体系,实行“综合受理-科学分流-实时转办﹣快速处理﹣结果反馈”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形成监测、研判、调处、督办、反馈的工作运行机制,以“人民法庭+N”联调联动机制和多层次、立体化的解纷途径,为群众提供矛盾纠纷受理调处、法律援助、信访事项化解、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便民事项办理等服务,切实实现矛盾纠纷及时发现、化解在源头。

做好调解工作“加减法” 织好基层解纷“服务网”

    凤尾法庭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持续推动诉源治理向体系化、全域化、指标化、实体化、数字化转变,以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司法服务”为目标,以矛盾纠纷前端化解为主要手段,以网格化管理、多场景应用适配为重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在线对接基层解纷力量,构建分层递进源头预防化解矛盾纠纷路径,在调解工作流程上做“减法”,在人民群众的体验感上做“加法”,将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无讼临沧”“三进”工作落实到实处,通过“矛盾不出村,原地就化解”的高效治理体系,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基层预防和化解纠纷网格,切实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司法服务。

坚持落实鲍卫忠群众工作法 书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以法治护航民族团结进步,使命所在、任重道远。凤尾法庭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立足于边疆民族地方实际,将“枫桥经验”和“鲍卫忠群众工作法”深度结合,以党建为引领,将审判执行主责主业、司法服务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坚持“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的能动司法理念,积极推行双语审判模式,以“如我在诉”的为民情怀,将为人民司法的理念融入执法办案全过程,把维护民族团结进步融入到各项工作中,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和少数民族群众的司法期待,让各族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成色更足、底色更暖,以司法护航边疆民族团结进步。

坚持“请进来+走出去” 搭建司法为民“连心桥”

    凤尾法庭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前沿阵地作用,主动延伸司法服务触角,畅通“请进来”和“走出去”双向渠道。开门纳谏“请进来”,通过开展多形式的“法院开放日”活动,集中民智,凝聚合力,进一步提升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力,凝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合力,增进人民群众对法庭工作及文化的了解。接受监督“走出去”,在“引进来”多元解纷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做实“走出去”,通过巡回审判、以案释法、法律“六进”等活动,积极回应群众的司法需求,让司法更“接地气”,切实加强人民法庭与群众之间的互动,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高效、精准的司法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凤尾法庭将围绕全县发展大局,深度结合乡村全面振兴、工业产业、生态环境保护、民族团结进步等区域发展实际要求,创新诉源治理机制,真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平安镇康、法治镇康建设提供法院智慧。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