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文苑感言详细内容
胡代林:以“五聚焦”破题,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温情治理效能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胡代林  日期:2025-11-24 字体: [大][中][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需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将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实现这一转化,关键在于围绕“系统集成、落地见效、能力建设、数字赋能、共建共享”五大核心方向精准发力,让治理既有制度硬度,更具民生温度。

    聚焦“系统集成”,筑牢制度协同根基。效能转化的前提是制度科学衔接。需打破制度壁垒,加强各项政策的配套协同,避免政出多门、相互掣肘。以营商环境改革为例,只有统筹商事制度、监管体制、政务服务、法律保障等举措形成“组合拳”,才能释放“1+1>2”的聚合效应,为制度落地扫清协同障碍。

    聚焦“落地见效”,强化制度执行监督。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部分政策在落实中存在理解偏差、选择性执行等问题,核心在于执行与监督机制不完善。要强化干部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同时健全权威高效的执行机制,加强监督检查与问责追责,坚决纠正把制度当“稻草人”“橡皮筋”的行为,确保令行禁止成为普遍自觉。

    聚焦“能力建设”,提升治理主体素养。“优势”向“效能”转化的关键在人。部分干部仍依赖传统行政方式,缺乏法治思维与数字化治理能力,影响制度落地效果。需加强干部培训与实践锻炼,一方面提升其运用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数字化素养,使其善用大数据分析民情、辅助决策,适配现代化治理需求。

    聚焦“数字赋能”,创新现代化治理方式。科技是治理效能的“强引擎”。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治理各环节,加快“城市大脑”“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建设,打破数据壁垒,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业务协同。通过数字技术优化流程,实现精准预警、精细管理、精致服务,让治理更智慧、更高效。

    聚焦“共建共享”,拓宽多元治理格局。治理现代化不是政府“独角戏”,而是全社会“协奏曲”。需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拓宽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公众参与治理的制度化渠道。通过搭建协商平台、健全激励机制,激发群众主人翁精神,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让治理根基深植于民。(四川省中江县)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暂时没有内容!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