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白泽阳:基层队伍建设的理论维度与提升策略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白泽阳  日期:2025-11-3 字体: [大][中][小]

    基层队伍是基层治理的核心力量,队伍的素质与能力直接决定基层治理的水平,从理论层面构建基层队伍建设的框架,对打造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其一,能力建设的靶向性。基层工作对公务员的能力要求具有综合性,既需具备政策执行、群众工作等基础能力,也需具备应急处置、数字化应用等专业能力。队伍建设需围绕基层治理的实际需求,制定针对性的能力提升计划,通过专题培训、岗位练兵等方式,弥补能力短板。同时,需注重能力培养的实用性,避免形式化培训,确保培训内容与基层工作实际紧密结合,提升公务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二,激励机制的科学性。合理的激励机制是激发基层公务员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保障。从理论上看,激励机制需兼顾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既要完善薪酬待遇、晋升渠道等物质保障体系,解决基层公务员的后顾之忧;也要注重荣誉表彰、职业认同等精神激励,增强基层公务员的职业荣誉感与责任感。此外,激励机制需体现公平性与差异性,根据公务员的工作绩效、职责难度等因素制定差异化的激励措施,避免 “平均主义”,充分调动公务员的工作热情。

    其三,职业素养的规范性。基层公务员作为政府形象的 “代言人”,需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从理论层面,职业素养建设需突出政治素养、道德素养与法治素养。政治素养要求公务员坚定政治立场,贯彻党的方针政策;道德素养要求公务员坚守职业道德,廉洁自律;法治素养要求公务员树立法治思维,依法履职。通过常态化的教育与监督,引导公务员规范自身行为,树立良好的基层干部形象。(新乐市邯邰镇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