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文教科技详细内容
罗杉:以干部之力护文明之脉,从故宫百年看文脉传承的组织担当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罗杉  日期:2025-10-31 字体: [大][中][小]

    605岁的紫禁城迎来博物院百年华诞,习近平总书记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的叮嘱,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锚定方向。文物无言,守护有声,从故宫195万件藏品的精心呵护到全国文物普查的踏遍山河,背后是无数干部的坚守担当。唯有建强守护者队伍、校准政绩指挥棒、锤炼实干硬作风,才能让文明薪火代代相传。

    校准考核指挥棒,树牢文化传承政绩观。文化遗产保护的长期性与公益性,最能考验干部政绩观。曾有基层因考核侧重短期效益,出现重开发轻保护,重打卡轻传承的偏差。当以故宫百年守护为标杆,重构考核体系,将文物保护完好率、数字化采集进度等硬指标纳入核心考核,把群众文化获得感、青年参与度等软指标作为重要参考,像建德干部陈志昌那样,四十年深耕文保的实绩应成为评优评先硬依据。通过重传承、轻速成的导向重塑,让干部甘心做文脉传承的铺路石。

    建强专业先锋队,锻造文武兼备生力军。故宫数字故宫建设、敦煌文物修复等实践证明,文保需要既懂历史又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应精准施策建强队伍,一方面实施文保人才专项计划,选派青年干部到故宫、敦煌等标杆单位跟班实训,像吐鲁番考古学者王龙那样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另一方面搭建老带新传承平台,让刘红岩这样的基层守护者经验薪火相传,同时吸纳科技、设计人才加入活化利用团队。通过专业培育、实践练兵,打造一支能保护、善传承、会创新的干部队伍。

    锤炼实干硬作风,筑牢文脉守护责任链。从抗战时期文物南迁人在文物在的壮举,到如今长城保护员日行十公里的坚守,文保工作的成效见于作风。要将作风建设融入文保全过程,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干部像夏格旺堆那样俯身高原遗址、像宋淑霞那样深耕洞窟讲解;建立终身追责制,对破坏文物、敷衍塞责的干部严肃问责。同时以减负赋能释放活力,减少不必要的报表检查,让干部集中精力抓保护、谋创新。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脉强则民族强。故宫的百年守护史,正是干部担当作为的生动注脚。唯有以正确导向激励人、以专业培育锻造人、以严实作风锤炼人,才能打造一支让文物活起来、让文脉传下去的干部队伍,为文化强国建设筑牢人才根基,让中华文明瑰宝在代代守护中绽放永恒光彩。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