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远的近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走好赶考之路离不开把情况摸实摸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不仅要有攻坚克难的勇气,还要有埋头苦干的毅力,更要有开拓进取的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
争当攻坚克难的“领头雁”。从塞罕坝人六十余载接力耕耘,将荒原变为林海的生态奇迹,到北斗系统二十六载砥砺前行,实现从区域服务到全球覆盖的跨越式发展。这些成就无不印证:真正的突破,从来都离不开攻坚克难的勇气与久久为功的坚守。反观当下,部分年轻干部面对困难挑战选择“躺平”,这不仅拖慢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更背离了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更凸显出年轻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紧迫性——唯有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既做好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显绩”,也深耕为后人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接烫手山芋,以钉钉子精神办好每件民生实事,才能在点滴积累中让发展成果真正浸润民心。
甘当埋头苦干的“老黄牛”。年轻干部虽有学历优势、敢闯勇气与创新胆识,但群众工作的“活教材”从不在书本里,而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的实践中。这就需要年轻干部卸下“架子”、扑下“身子”,以“身入”更“心至”的态度深耕调查研究。把群众的“吐槽声”当作工作的“警报器”,将百姓的“期盼语”列为行动的“任务单”,不做“纸上谈兵”的空想者,争当“事事有应”的实干家。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双手解决难题,让“问题清单”变成“成效清单”,这份埋头苦干的坚持,正是对“为民初心”最生动的诠释。
勇当开拓进取的“千里马”。当前,各类问题交织叠加,多重关系盘根错节,能否在纷繁表象中找准关键、在千头万绪中切中要害,直接决定工作成效与治理质量。一方面,要善用科技赋能,做好政策宣传工作。线下宣讲时,可借助AR、VR技术构建沉浸式场景,将抽象的政策条文转化为群众可感可知的生活场景。这种“科技+宣传”的模式,不仅能提升信息传递效率,更能推动政策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工作开展筑牢群众基础。另一方面,要锤炼过硬本领,提高治理效能。年轻干部作为治理骨干,既要有“见微知著”的细节洞察力,更要有“运筹帷幄”的全局把控力。
逐梦正青春,奋斗正当时。年轻干部重任在肩、大有可为,必须牢记初心使命、顽强拼搏进取,接好历史的接力棒,跑好新时代赶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