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西安城墙,看千年时光,是我久久的梦想,8月的一天,我终于来了。
当护城河的吊桥缓缓放下时,我的双脚很快踏在了那古老的青砖上,有游客说,那砖缝里镶嵌的是几个朝代的故事,它们一层层垒叠,最终凝聚成眼前这条全长十几公里的“城上长安”。
我租了一辆自行车,把座高调到最低,好让脚尖随时能蹭到几百年前的地气,也更是为了安全考虑。轮子滚过南门段,箭楼檐角的风铃叮当作响,像迎接每一位到此的游客。左侧,护城河把城市的霓虹折射成晃动的光斑,右侧,垛口与矮墙交替,像一排排巨大的琴键,弹唱着朝代的兴盛与衰落。
到含光门遗址博物馆,我下城墙进入,看到一段隋唐城墙的横截面,土层清晰得像千层蛋糕。最上面一层灰褐色,是近代修路的沥青;再往下,是明代至唐代的生活痕迹……当然,这些是看解说牌才知道的。那一刻,我忽然想到:所谓“登城墙看时光”,其实就是看人生——原来我们所有的人在百年之后,都只是某一层薄薄的尘埃。
落日像一枚明亮的铜镜,挂在西边的天际。经过文昌门,闻到城墙根下回民街飘来的羊肉香味;经过安远门,听见火车在城墙脚下拉响汽笛,巨大的车头拖着几十个铁皮厢子飞驶而过,虽然看不见里面装着什么货物,但我猜想,它一半装的是几个朝代的千年时光,另一半是今夜抵达长安的千万种生活。
华灯初上,整座城墙被灯带沿着垛口齐齐勾勒,五颜六色,闪烁交替。我继续前行,汗水顺着鬓角滴到车把,车把瞬间又冒起一缕白烟。这天气真热!那一刻,我竟分不清这白烟是出自自己的体温,还是从千年时光里散发出来的。
到东北角台,我停下来。角台外是环城公园,广场舞的音乐正好切换到《长安十二时辰》的主题鼓乐。鼓点咚咚,响声震天。城墙下,孩子踩着滑板车掠过,情侣倚着石栏自拍。有一个外卖小哥把电动车停在护城河边,仰头冲上边一个年轻女子喊道:“姐姐,上面好玩吗?”那女子回道:“好得很,每走一步就是一个故事,你也上来玩玩吧!”
21点30分,景区开始清场。我推着自行车,从尚德门下来,最后回头看一眼:夜幕把城墙装扮的更加神密,探照灯的光柱在上方来回扫动,给古长安又增加了一道靓丽的色彩。
我蹲下身,用手抚摸一块裸露的夯土,它粗糙、干燥,却带着夜露的冰凉。在我的抚摸下,夯土表面逐渐有点温度,但我知道,那温度会很快散去,像从未存在过。但没关系——我来过,我看到了千年时光。 长安,再见!(王满堆,山西晋城人,有作品发表在国内外多家报纸杂志上,出版有长篇小说《峥嵘岁月几多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