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小县应选择撤县并县还是大部制改革?近日,《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刊发文章,比较了这两种路径的利弊。(10月27日 澎湃新闻)
在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县作为基本的地方行政单位,承载着地方治理、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等多重功能。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部分人口小县面临着资源匮乏、发展滞后、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关于“撤县并县”与“大部制改革”的讨论愈发热烈。
人口小县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根据统计数据,许多县的人口不足十万,甚至有的县只有几万居民。这些县往往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吸引投资的能力。同时,人口流失现象严重,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导致县域内劳动力短缺,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发展的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人口小县就面临着诸多挑战。
针对人口小县的困境,撤县并县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它可以进行资源整合,将分散的资源进行整合,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再者提升管理效率,减少行政层级。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合并后的新县可以形成更大的市场,吸引更多的投资。与撤县并县相比,大部制改革是一种更为系统的治理方式。大部制改革的核心在于通过整合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层级,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它以服务为导向,能够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大部制改革能够使政府更具灵活性,快速应对各种挑战。
然而,以上办法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弊端,比如地方认同感下降,影响社会稳定;损失一些小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在短期内,合并可能会导致行政成本的增加,尤其是在人员安置和机构调整方面。现有的利益格局可能会对改革产生阻力,导致改革难以推进。再者大部制改革需要对现有的行政体系进行深度调整,实施难度较大。改革的效果往往需要时间才能显现,短期内可能难以看到明显的成效。
在考虑人口小县的未来发展时,单一的撤县并县或大部制改革都难以解决所有问题。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两者的优缺点,探索适合地方发展的综合性解决方案。
多措并举谋发展。一是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对于不同的人口小县,应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对于经济基础较好的小县,可以考虑保留其县级行政区划;而对于经济发展滞后的小县,则可以考虑撤县并县。二是加强地方治理能力。无论是撤县并县还是大部制改革,都应注重提升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三是注重居民参与:在进行任何改革时,都应充分考虑居民的意见和需求,增强居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确保改革措施能够真正服务于民。四是推动经济多元化:对于人口小县而言,推动经济多元化是解决发展困境的关键。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支持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吸引外来投资,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五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无论是撤县并县还是大部制改革,都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人口小县的撤县并县与大部制改革并不是简单的选择题,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量的复杂问题。面对人口流失、经济发展滞后等挑战,单一的措施往往难以奏效。我们应当在尊重地方历史文化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治理手段,探索适合地方发展的新路径。
未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方治理模式也必将不断演变。我们期待通过科学合理的政策设计,推动人口小县的转型与发展,实现更高质量的地方治理,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只有这样,才能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真正实现地方的可持续发展与繁荣。(刘台庄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