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工青妇老详细内容
任雪瑜:时代青年干部应永葆“三心”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任雪瑜  日期:2025-10-26 字体: [大][中][小]

    伟大的事业薪火相传,伟大的政党青春永驻。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百年大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青年干部作为干部队伍中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其精神状态与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组织部门承担着选贤任能的重要职责,必须引导广大青年干部永葆“三心”,擦亮政治底色,锤炼过硬本领,方能不负时代重托,在新征程上书写无悔青春。

    一、永葆“忠诚之心”,筑牢“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政治根基

    忠诚是为政之魂。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也是组织部门选拔青年干部的第一位要求。这颗“忠诚之心”,绝非空洞的口号,而是建立在深刻理论认同和坚定理想信念基础上的政治自觉。它要求青年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掌握其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从思想深处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组织培养青年干部,必须将政治训练贯穿始终,通过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和持续的党性教育,引导他们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唯有如此,才能确保青年干部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眼明心亮,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

    二、永葆“进取之心”,昂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姿态

    进取是成事之要。青年干部最具朝气与闯劲,正处在干事创业的黄金期。这颗“进取之心”,体现为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迫切需要青年干部挺膺担当,在攻坚克难中展现作为。组织部门必须建立健全激励和保护机制,为敢于担当、勇于进取的青年干部撑腰鼓劲。要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隐形台阶,大胆使用那些在重大任务、基层一线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要树立“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宽容在改革创新中的探索性失误,营造“鼓励创新、允许试错”的宽松环境,最大限度激发青年干部的内生动力与创造活力,让他们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施展抱负、建功立业。

    三、永葆“敬畏之心”,恪守“要留清气满乾坤”的廉洁底线

    敬畏是修身之本。心有敬畏,行有所止。青年干部职业生涯刚刚起步,面对的诱惑和考验不少,一旦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可能散一尺。这颗“敬畏之心”,是对党纪国法的敬畏,是对人民赋予权力的敬畏,也是对组织和历史的敬畏。它要求青年干部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友。组织部门必须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将纪律教育寓于日常监督管理之中。要加强党章党规党纪学习,让青年干部知边界、明底线。要强化干部日常管理监督,综合运用考察考核、谈心谈话、提醒函询等手段,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引导他们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确保其职业生涯行稳致远,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忠诚之心”是政治坐标,“进取之心”是动力源泉,“敬畏之心”是行为边界。这“三心”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新时代青年干部不可或缺的精神品格。各级组织部门必须站在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将“永葆三心”的要求系统融入青年干部的“选育管用”全链条,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奋发有为、清正廉洁的年轻干部队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业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广大青年干部当时刻以此“三心”为镜,砥砺前行,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沧州市新华区委组织部)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