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之家详细内容
刘腾慧:林海雪原间的振兴新答卷 ——沈白高铁开通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刘腾慧  日期:2025-10-1 字体: [大][中][小]

    当复兴号动车组以350公里时速穿梭于长白山的林海间,沈白高铁开通运行的鸣笛,不仅打破了东北东部的时空阻隔,更奏响了新时代东北振兴的激昂序曲。这条全长430公里的钢铁动脉,用速度与温度的双重叙事,书写着基础设施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高铁一响,重塑的是区域发展的时空格局。此前需4小时的沈阳至长白山旅程,如今被压缩至1小时53分,通化、白山等城市就此融入沈阳1—2小时经济圈。这种极致的时空压缩,让“早品沈阳鸡架、午赏长白积雪”成为现实,更让长期存在的区域交通不平衡问题得到精准破解。作为“八纵八横”高铁网的关键延伸,它与G331国道形成“快进慢游”格局,推动东北高铁网从C形缺口迈向O形闭环,为要素流动打通了关键脉络。

    穿行山水间,彰显的是生态优先的发展智慧。面对77%的桥隧比和零下40摄氏度的极寒挑战,建设者以“最小干预、最大保护”原则破解难题:为中华秋沙鸭量身打造全封闭声屏障,将噪声降低至书房级别;100%复垦290处临时用地,让弃土渣场变身绿色建材。这种“为生态让道”的绣花功夫,使高铁既成为串联五女峰、龙湾火山口湖的“生态缝合线”,又以单位运量碳排放仅为汽车1/16的优势,践行着“双碳”使命。

    动脉贯通处,激活的是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长白山的绿色食品、通化的葡萄酒、白山的矿泉水,借助高铁直达全国市场;北京研发团队与通化药企的跨城协作,从半月一会变为当日往返。站点向县域乡镇延伸的布局,更让农产品出山、游客进山的双向流动愈发顺畅,为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注入活力。数据显示,每日64列动车组将带来海量客流与商机,让“生态红利”精准滴灌沿线城乡。

    从旅客镜头里的首发列车合影,到果农憧憬的"蓝莓当日达",再到中华秋沙鸭旁的静音穿行,沈白高铁承载的不仅是客流物流,更是民生期待与振兴希望。它以低碳交通践行"双碳"目标,以生态保护诠释发展理念,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从极寒冻土上的技术突破到生态保护中的创新实践,沈白高铁的开通不仅是一次普通运行,更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诠释。这条穿梭于林海雪原的钢铁巨龙,终将以速度承载希望,以绿色守护未来,为东北全面振兴铺就坚实通途。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暂时没有内容!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