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律服务普 法详细内容
法官进网格丨送法入社区 普法服务暖民心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施志权  日期:2025-9-30 字体: [大][中][小]

   “法官送法上门,既解惑又解忧,真正把温暖送到了百姓心坎上。”社区负责人表示。

   “原来打官司不是那么遥远的事,懂法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居民李阿姨感慨道。

    为深入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法治力量下沉基层,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近日,汪清林区基层法院一行走进辖区社区,开展“法官进网格”专题普法活动,围绕居民普遍关注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主题,为社区居民和工作人员送去一场内容详实、贴近生活的法治宣讲课。

    宣讲会上,主讲法官结合多年审理交通事故案件的实践经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什么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事故责任如何划分”“赔偿项目有哪些”“如何收集证据”“保险理赔流程”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讲解。法官特别强调,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应第一时间报警、保留现场证据、及时就医并妥善保存医疗票据,避免因证据缺失而影响维权。

    针对居民普遍关心的“对方全责却拒不赔偿怎么办”“电动车与机动车发生事故如何定责”“保险公司推诿理赔如何应对”等问题,法官助理通过真实案例剖析,逐一进行解答。例如,某居民曾因轻微追尾事故未及时报警,事后对方否认责任,导致索赔困难。法官借此案例提醒大家:交通事故发生后,务必依法依规处理,切勿“私了”了之,更不能因事故轻微而忽视程序正义。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互动问答环节,居民们踊跃提问,气氛热烈。一位老年居民咨询:“我儿子骑电动车被小车撞了,交警认定对方主责,但保险公司只愿赔一部分,这合法吗?”法官耐心解释:保险公司应在交强险责任限额内先行赔付,不足部分由商业险或责任人承担,若协商不成,可依法提起诉讼,并建议其尽快整理病历、修车发票等证据材料。法官助理现场协助其梳理维权步骤,提供法律指引。

    此外,法官团队还向社区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法官进网格”工作机制,鼓励社区在矛盾初期介入调解,发挥网格员“前哨”作用,实现“小事不出社区、矛盾就地化解”。社区工作人员纷纷表示,此次普法活动不仅提升了居民的法律意识,也为社区依法调处纠纷提供了专业支持。

    活动结束后,法院工作人员向社区赠送了《交通事故法律知识问答手册》《民法典普法读本》等资料,并留下联系方式,建立“法官联系点”,便于后续提供法律咨询和调解指导。

    此次“法官进网格”活动,是人民法院延伸司法服务、参与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通过将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不仅增强了居民的法治观念和依法维权能力,也拉近了司法机关与群众的距离。下一步,汪清林区基层法院将持续推进“法官进网格”常态化、制度化,围绕物业纠纷、婚姻家庭、劳动争议等高频民生案件,开展系列精准普法,为建设平安社区、法治社会贡献司法力量。(作者单位:汪清林区基层法院民事审判团队)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